宜昌,让我产生了诗歌创作的欲望——访文学博士、鲁迅文学院教师杨碧薇

2023-06-26 10:0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审核:闵娜

杨碧薇

“宜昌,让我产生了诗歌创作的欲望。”6月21日,在第四届“屈原杯”全国诗歌大赛颁奖典礼暨2023屈原故里端午诗会现场,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鲁迅文学院教师杨碧薇有感而发。

杨碧薇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学术研究涉及文学、摇滚、民谣、电影、摄影、装置等。出版有《下南洋》等诗集、散文集、学术批评集共5部。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日、韩、西班牙、阿拉伯语等发表于海外。入选《人民文学》新浪潮诗会、《诗刊》社“青春诗会”、《十月》诗会等。获《十月》诗歌奖、《诗刊》陈子昂诗歌奖·青年批评家奖、《扬子江诗刊》年度青年诗人奖·评论奖、《钟山》之星文学奖等。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碧薇表示,能参加第四届“屈原杯”全国诗歌大赛颁奖典礼暨2023屈原故里端午诗会活动,非常有意义。“宜昌是屈原故里。这位重量级的文化名人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源远流长的深刻影响。”杨碧薇认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上下几千年,却没有一个诗人具备屈原这样的地位。屈原之所以举足轻重,是因为他是“中华诗祖”“辞赋之祖”,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他身上的那种力量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构成了我们文化的基因。

2018年夏,杨碧薇曾受三峡人家景区邀请来到宜昌,发现这里的历史、文化、地理等都非常有特色。“这次来到秭归,让我想到了老家云南昭通。”杨碧薇说,这两个城市都是山城,是立体、有起伏的,能丰富人的视觉,带给人们更多的想象力。这对文化创作者和艺术创作者来说,都是非常好的体验。“未来,我也会写一些关于宜昌、关于秭归的诗歌作品。”

深入了解宜昌、秭归后,杨碧薇开始羡慕宜昌的诗人。“从诗歌创作到诗歌评论再到诗歌翻译,宜昌都有先锋代表性人物。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杨碧薇认为,这些人物在各自精通的领域是非常有能量和影响力的。对宜昌来说,他们可以用自身的能量影响旁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诗歌文学的发展。以类广角的视角来看,这种立体、完整的文学小生态能在不同层面都发挥积极作用,影响的不仅宜昌本地,甚至可能辐射到全省、全国。

更让杨碧薇羡慕的是宜昌常态化举行诗歌文化活动。“不管是参加第四届‘屈原杯’全国诗歌大赛,还是参加下半年将在宜昌举办的第39届‘青春诗会’,都是令人羡慕的。”杨碧薇说,诗歌活动为诗歌创作者提供了系统性的宣传和亮相的机会。这本身就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宜昌是屈原故里,是诗歌的源头。所以这里举办的诗歌活动必然更有特殊的意义。

在活动现场,杨碧薇与青年诗人畅谈诗歌创作,并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了建议。“新诗写作首先要保持开放的眼光。”杨碧薇在云南长大。那里的青年诗人群体非常壮大,写得好的人也有很多。她说,在这种氛围中,很容易焦虑,担心自己写得不够好。这种影响、焦虑可能会导致文本之间的相互复制。“这个时候更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不止聚焦于身边的诗人,还应该看看其他地方的人怎么写的,看看历史上的诗人怎么写的,不断启迪自己、鞭策自己。”

第二个就是坚持。杨碧薇认为,写作是比较孤独的,大多数人可能不会在短期内收到好的反馈,可能不会得到认可,不会得到发表或者获奖等亮相的机会。这时候更应该相信自己,给自己足够的信心。“只要你愿意走下去,愿意坚持,一定会有新的风景在前面等待。”(三峡日报全媒记者阮仲谋、杨婧)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