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市委全会精神 建设长江咽喉枢纽②| 翻坝多式联运打通“最后一公里”

2021-07-22 09:29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朱云  审核:廖全

航拍白洋港。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严晓冬 摄

江穿大城。

7月16日中午,偌大的白洋港区内,各个作业区和施工现场井然有序,工程车来往穿梭,拖集装箱的平板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岸线外,大江东去,百舸争流……

在疏港铁路施工现场,随着疏港铁路铺轨完成,白洋港铁、公、水联运的“最后一公里”将完全打通。

铁轨铺进港区作业平台

白洋港一号港。

一排巨大的港机立于岸边,龙门吊下一条新铺的铁道划着完美的弧线伸向远方。扳道工人参照轨距尺的定位,用笨重的撬棍调整着每一截的轨距,热浪之下,工人工作服被汗水湿透。中铁大桥局白洋港疏港铁路施工负责人谢翔说,他们6月初开始铺轨施工,目前仅剩最后百余米,“7月底可以结束铺轨工作,疏港铁路初步具备通车条件。”

白洋港深居长江腹地,是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三峡翻坝运输体系核心项目。凭借着白洋港、白洋物流园等项目的支撑,2019年9月,宜昌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湖北省仅宜昌一地入选。

“疏港铁路就是从紫云铁路沙湾编组站接出一条2.11公里支线铁路,直接引入到白洋港1#-4#泊位作业平台上。”宜昌建投集团交投公司副总经理陈圣伟说,这样就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以后集装箱直接从轮船上装卸进火车。这也是国内第一条引入码头平台的集装箱新型铁路,采用车船直取连续作业模式。

白洋港不仅是一个港口,还身负着诸多重要使命。作为工业输出港、翻坝转运港和西部出海港,位于坝下的白洋港和坝上秭归互为一体,通过构建便利的疏港运输通江达海,实现高效联运。在宜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中,它还是建设长江咽喉枢纽的“领头羊”。

“疏港铁路也把港口物流接通到焦柳铁路上,联上全国的铁路网,白洋港‘东西南北’四向通道已经成形。”陈圣伟说,白洋港届时将充分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公、铁、水、空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提升宜昌对内对外互联互通能力。

“前港后园”破解物流痛点

迎着热扑扑的江风,驱车318国道横穿白洋港区,眼前的画风像是电影里的夏日海港风情:阔大无垠的江域,阳光下鲜艳的港机,泊在港内的大船、涂着各种英文标识的集装箱……

白洋港区位于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沙湾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总投资300亿元。宜昌交投白洋港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鞠旺把记者带进白洋港口新区展示中心,偌大的白洋港被浓缩在一楼大厅的一个实景沙盘里,庞大的架构和地理方位一目了然。

港区南临黄金水道,北靠紫云铁路沙湾编组站,东接G59呼北高速,318国道横穿港区,西北方向距离三峡国际机场12公里。沙盘中纵横交错的道路接线,突显出白洋港发达的集疏运体系和交通区位优势。

“一期6个泊位及后方516亩堆场全面建成,2018年8月正式开港运营,年吞吐能力为600万吨。”鞠旺说,二期4个散货泊位及365亩陆域、9栋仓储物流设施等项目也已完工,3个集装箱泊位及309亩陆域正在抓紧施工,计划2022年上半年完工。

矗立在沙盘中央的三峡航运大厦十分引人注目,建筑的造型是港机龙门吊吊装集装箱的情形。鞠旺介绍,大厦共25层,集政务、高务办公、大数据、智慧物流云平台、园区物流调度指挥等功能区于一体。“目前正在进行内部电力施工,下半年启动精装修,未来将是整个港区的中枢。”

港口作业区的后面还建设有大面积的物流园区。“以前,货物运输到港口,想进行仓储、加工、交易、再包装等事项,只能运输到其它地方,增加了流通成本。”鞠旺介绍,白洋港采取了“前港后园”的模式,建港口物流园解决了这一痛点,不仅减省环节,还能降低成本。

高标准建设物流枢纽

巨大的岸桥起重机缓缓地将一个个集装箱从停靠在江边的货轮上吊起,稳稳放在停在码头栈桥上的转运车上。一辆车驶离,下一辆迅速补位,鱼贯而出。

2018年8月,白洋港正式开港运营。如今,白洋港已建成6个集装箱泊位、4个散装泊位、5万平方米仓库厂房及35万平方米堆场,形成装卸、转运、仓储、运输、配送的物流供应链。目前,已吸引武汉中远海运、民生轮船公司、中化化肥公司、湖北爱地物流等一批知名航运物流企业进驻,开展常态化的集装箱业务,建立仓储转运基地。

“我们从东北运来优质玉米,吸引宜昌本地饲料产业在港口汇集。”现场一位作业人员介绍,港口再结合宜昌化肥产业的优势,将化肥回送至东北,通过“以货引货”推动形成东北与宜昌的集装箱运输对流业务。

“交通枢纽搭建起了物流枢纽的支撑和平台。”陈圣伟介绍,交通枢纽充分发挥自身服务特长,以物流促发展,通过物流行业降本增效,带动区域经济回暖。

数据显示,去年,宜昌社会物流总额自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出现断崖式下滑后,降幅逐季收窄回暖,持续向好。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547.12亿元,同比下降12.8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物流效率和物流运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0年,为推进宜昌市港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整合了市属国有港口资源,实现市属国有港口的经营管理统一、功能布局统一、资源配置统一、生产组织统一,在统筹地理空间集约利用中全力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白洋港以“前港中区后城”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临港产业,促进港口、产业、城市深度融合。陈圣伟介绍,未来,将构建物流岛、交易岛、储备岛,打造生态港、智慧港、自贸港,建设“港城一体、港产同兴、产城共融”的白洋港口新城。(记者 方龄皖)

 

全国首创“车船直取” 集装箱转运“不落地”

——专访宜昌建投集团交投公司副总经理陈圣伟

白洋港疏港铁路将铁路线直接引入码头平台,通过车船驳接智能化和作业一体化,减少传统铁水联运多次转运、多次装车环节,实现集装箱不落地直接装卸,解决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据称,这在国内尚属首创。在疏港铁路完成铺轨施工之际,三峡日报记者专访了宜昌建投集团所属交投公司副总经理陈圣伟。

记者:白洋港疏港铁路项目已完成了主体施工,即将建成竣工,它在将哪些方面带给我们惊喜?

陈圣伟:白洋港疏港铁路项目是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水联运示范项目,被列入国家《推动长江干线港口铁水联运设施联通行动计划》重点项目,也是首批交通强国试点项目。项目建成将有力促进水铁联运多项技术创新,在硬件方面,在全国首创车船直取模式、独创齿轮牵引小车、提供码头利旧改造建设方案;在软件方面,通过现代化信息交互平台,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无缝衔接。硬件与软件的双向协同,解决了水铁联运“最后一公里”难题,对同类型项目可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记者:具体有哪些创新成果?

陈圣伟:前面说过,首先它是车船直取,国内首创。其次,项目自主研发铁水联运信息系统,实现港口信息与铁路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统一指挥调度铁水联运全流程和铁、水、公多式联运。主要包括铁水联运货物信息交换处理、智能轨道牵引车运行状态远程监控、现场设备(岸桥、铁路平车、集装箱、齿轨车等)智能控制。项目研发的智能轨道牵引车采用岸桥-牵引车GPS/北斗差分系统定位、雷达定位和视频识别技术,实现对列车车组位置的精准定位与微调,使吊车能在70秒内完成一个集装箱的装卸,大幅度提高装卸效率。

我们是在既有码头进行改造施工,在施工方法上也很有创新,首先对现有码头进行全面的结构安全性评估和承载力验算,提出最佳的改造方案,采取先搭设满铺的防护棚架,再拆除既有码头两条纵梁之间的面板,重新浇筑火车轨道梁,在现浇上部面板及轨道槽之后,铺设铁路整体道床及钢轨,目前已实施完毕,效果很好。项目成功实施后,可为铁路专用线引入同类码头平台提供示范工程案例。

记者:当初,我们怎样想到要上这个项目,克服了哪些困难?

陈圣伟:我们是响应国家运输结构调整号召,寻求打通水铁联运“最后一公里”瓶颈。一开始很多业内人士并不看好“车船直取”的模式,担心会影响现有港口生产经营,担心今后并不能实现车船作业无缝衔接,效能无法有效提升。我们通过潜心研究论证,认为在技术层面可以突破,于是下定决心先行先试。我们与设计团队围绕硬件、软件实现“车船直取”的可能性进行了反复论证,多次征求主管部门、经营单位、业内专家意见,对码头结构受力、信息化数据交换等进行测算,为此还成功申报了多项国家专利。

记者:对疏港铁路投入运营后的效益有没有测算?

陈圣伟:很显然,项目运营后将显著提高运输效能。一是压缩无效作业时间,减少1次集装箱换装作业过程,降低集装箱联运驳接转运成本,按现港口收费标准估算,每箱约节省195元。二是提高白洋港铁水联运效率,疏港铁路船舶与铁路车辆集装箱整个装卸作业流程实现自动化,解决既有模式下由于铁路车辆被动等待装车导致装卸效率低下的问题。三是通过研发车号与箱号智能识别系统,可根据集装箱货物去向实现货物的跟踪定位,实现对同一批换装集装箱按去向分类别集中放置,避免集装箱在途中的再次动箱作业。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港口集装箱到达箱平均堆存时间约为2天,发送集装箱约为3天,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集装箱不落地编组,车船无缝对接,节省堆场堆存的时间,每箱货物节约48小时。同时,运行后还有节能降耗,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社会效益。(记者 方龄皖 见习记者 何婧)

 

云池港环保码头试运行

试运行10天收集生活污水1311立方米

7月20日,云池港环保码头试运行进入第10天,共接收船舶生活污水1311立方米,运转正常有序。

7月10日,云池港环保码头进行试运营作业,码头值班人员提前调整好趸船位置,便于参加本次转运作业的“宜昌保洁98号”和“宜昌环保9号”保洁船舶停靠,保证船舶生活污水接收作业的顺利进行。为确保接收作业过程的安全高效,此前,猇亭区交通运输局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及参与企业召开专题会,协调各方统一行动。

云池港环保码头项目是根据长江岸线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建设内容,主要负责葛洲坝以下主城区水域临江坪、云池待闸船舶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免费接收转运处置服务。前方环保码头配置钢引桥、浮吊、电动葫芦、生活污水储罐及废油储油罐等设施。后方船舶污染物处理中心占地4220平方米(陆域),建有综合楼、生活垃圾中转站、辅助用房、生活污水调节池等,并配备油污和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设施,具备综合接收、转运及处置船舶油污水能力 20000 吨/年,生活污水72000 吨/年,固体垃圾接收能力1000 吨/年。

该项目于2020年10月开工,2021年6月完工,分宜昌云池港环保码头和云池港船舶污染物处理中心两部分。可对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的接收、转运和处置一体化自动运行,并达标排放。(记者方龄皖)

 

伍家岗长江大桥为何偏爱“蜜橘橙”

虹桥卧碧波,天堑变通途。

伍家岗长江大桥是长江宜昌段的第9座大桥,也是宜昌城区快速路网环线的重要节点工程,由中建三局、中交二航局联合实施。

一座主跨1160米悬索大桥飞架南北,蜜橘橙色的主塔高耸云端。再搭配红色的桥名,在阳光的照耀下,大桥折射出闪闪金光,十分亮眼。

“大桥涂装时,我们在油漆里添加了一些金属光泽,让整个桥体在晴天的时候能呈现一种熠熠生辉的视觉效果。”市住建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伍家岗长江大桥项目建设现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袁庆华一语道破。

为确保涂装的颜色与大桥周边景观协调,市住建局结合宜昌地域、文化特色和大桥造型,组织研究了五套计划方案,提出了“晴水绿”“麦穗金”“蜜橘橙”“雨草灰”和“月光蓝”五种颜色供挑选。经过反复比选和考量,经过专家评审,最终确定了“蜜橘橙”为大桥的“外衣”色彩。

宜昌素有“柑橘之乡”美誉,“蜜橘橙”最能代表宜昌特色,而“橘”“吉”同音,有吉利、吉祥之意。7月20日晚,记者来到正在进行荷载测试的伍家岗长江大桥,一阵凉爽的风拂过江畔,水天交接处的那一抹蜜橘橙色,温暖而又富有光彩。

“快看,整座桥像不像橙子堆成的山?”“桥的颜色和灯光好配啊,真期待通车当晚的灯光秀!”荷载测试现场,对大桥“外衣”的赞美不绝于耳。

“在宜昌长江大桥中,这座大桥的灯光是最漂亮的。比如,主塔、主缆,灯光的颜色可以变化,也是七种颜色。”中建三局伍家岗长江大桥项目执行经理施飞介绍,和至喜长江大桥一样,伍家岗长江大桥的照明灯光采用的是护栏灯,不直射江面,减少对江中水生物的影响。

袁庆华告诉记者,宜昌是一个山水之城,伍家岗长江大桥两岸主塔以宜昌市花百合花为设计基础,同时融入了水波的元素。与至喜长江大桥的“山”型桥塔遥相呼应,寓意山水之城,一东一西两座“双子桥”正好构建城市中环线。(记者 周寒飞 李楚洁 通讯员 叶声 张祖礼)

 

思路丝语

兴山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贺军——

兴山将围绕“两地两县”目标,全面实施“539”交通重点项目,打造鄂西内河航运示范县和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充分利用县城高铁枢纽和临近神农架站、巴东北站服务兴山全域的综合功能,打造鄂西交通物流集散中心。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汤清林——

长阳将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和“向宜昌靠拢”战略为指引,聚力构建对外通道,持续加强美丽廊道建设,引领“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清江航道提等升级和通用机场建设,打造立体化交通格局。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皮业康——

五峰将全力服务宜来高速宜昌段、呼北高速公路鄂湘界段和十宜高速五峰段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呼南高铁、沿江高铁建设,达标提质“两横四纵”国省干线骨架通道,全面形成“以高铁高速为主轴互联互通,以两条国道为动脉纵横全境,以四条省道为骨架联通畅达,以农村公路为网络循环辐射”的交通格局,奋力建设武陵山片区交通强县,服务宜昌市“南大门”建设。

猇亭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孙劲松——

猇亭将升级一批农村公路,提档对接峡州大道、276省道、沿江大道、318国道、境内高速等交通主动脉;发展一批现代物流,无缝连接空铁公水等运输大体系;拓展一批公交线路,循环转接出租车、农村客运班车、主城区公交车等营运各载体。规范一批港口码头,主动承接绿色环保发展新要求。

点军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韩驰帅——

点军区将持续推动交通强区建设,积极融入宜昌城市骨架网络,以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契机,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系统,促进城市道路、普通公路和农村公路融合发展。

(记者 田东明 邓福翠 望剑 整理)

 

网友留言板

网友“韩志远”:规划振奋人心,实干兴我宜昌,造福万千市民,团结一心向前。

网友“胡福”:建议将江南翻坝铁路从宜昌南站延伸至焦柳铁路枝城站,全部按双线建设。这是一个投资省、建效快的办法。

网友“冰雨”:宜昌江南翻坝铁路应该修到枝城,连接焦柳铁路,同时提升焦柳铁路,打造枝城港功能,提升枝城水铁联运重镇。红花大桥必须提上日程。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