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软实力”打造宜昌发展“硬品牌”

2023-06-28 15:37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审核:闵娜

近日,央视2023端午晚会在宜昌录制,以宜昌端午文化为创作源泉,全程全景在宜昌秭归拍摄,用现代科技和数字手段搭建“碧水长歌颂端阳2023端午节晚会”大舞台,营造出一幅现代歌舞艺术与传统巴楚文化相互交融的山水画卷,为全国观众呈现一台具有宜昌端午文化特色的文艺晚会,向世界各地持续辐射“活力宜昌”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宜昌古称夷陵,源于宋代欧阳修在《至喜堂记》中描绘宜昌风景“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诗句,充满了浪漫的人文气息。宜昌丰富的文化内涵赋予了在这片热土上共同生活的人们以独特标识,既有峡江号子的激情豪迈,也有长阳南曲的婉转悠扬,还有宜都楠管的幽默风趣,无不展示着宜昌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文化传播,展现强大生命力。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震古烁今,向亿万国人传递着心忧家国、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指引中华儿女不断探索进取、爱国奋斗。宜昌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三峡地域文化特色,走好自己的发展道路,将屈原、昭君等历史名人及文化传承与现代城市形象塑造、精神文明建设等交织融合,扩大文化传播面,依托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感染力、影响力,进一步放大文化的杠杆效应,推动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为宜昌发展谋取先机。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宜昌高度重视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用传统文化“金字招牌”讲好“宜昌故事”。屈原故里秭归县传承非遗“三闾刺绣”技艺,培育了33支刺绣团队、5家生产加工企业、20余个电商销售平台做“靠山”,1200余名现代“绣娘”坐在家里“翻舞”指尖就可大幅增加收入,并衍生出端午制艾、端午刺绣、峡江龙舟、艾叶香包、端阳粽子等等一系列惠民产业,走出了“端午+N”的品牌发展新路径,既是对文化遗产的深度保护,也是数字赋能文化产业从“输血”到“造血”的蝶变升级。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昌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杜甫一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便将长江三峡云雾叠峰的壮美呈现眼前,诗中“明妃”即为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昭君故里兴山县借力昭君历史文化故事,用山水筑梦厚植生态屏障,打造当代“世外桃源”昭君村,山上康养度假,山下旅游观光,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闯出一条以山兴山、绿色发展的新路。

提高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宜昌。三峡大坝“高峡出平湖”的奇迹让世界初识宜昌,端午文化“九死尤未悔”的精神让世界重识宜昌。投资超过100亿元新建宜昌博物馆、奥体中心等34项重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明星来到宜昌登台献艺,吸引了大量人流参观这座屹立在长江经济带中的璀璨之城。宜昌的发展成果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缩影。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宜昌已站在难得发展机遇期的最佳窗口前,将传统文化与绿色生态、人居环境、数字经济等有机结合起来,争当“四个典范”,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倾力打造“活力宜昌”靓丽城市发展“硬品牌”。

作者:夷陵区东城试验区 宋享壑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