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担当创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共同缔造美丽生态宜昌

2022-10-10 10:50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覃江云  审核:肖雨琴

近日,《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大江奔腾看中国”。沿着母亲河长江,展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之变。在长江大保护背景下,长江的岸线变得更加自然,水面更加干净。祖国大地上奔腾向前的大江大河,展现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生动呈现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充满活力的大美中国。

狠抓落实,宜昌实践显真章。宜昌以壮士断腕的魄力破解“化工围江”大难题。4年多来,先后关停、搬迁和拆除兴发集团总价值超13亿元的沿江化工装置,投资1.12亿元对腾退出的近千米岸线复绿改造。累计拆除取缔沿江码头216个、采砂场134家;全域生态复绿5.27万亩,修复长江岸线97.6公里、支流岸线196公里;推动实施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与此同时,长江大保护倒逼湖北产业转型升级,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提升。2018年以来,湖北沿江各地产业结构越来越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

加快转型,坚守三峡生态屏障。宜昌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打造长江大保护升级版。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继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以“两江四河”为重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支持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构建全方位保护、全流域修复、全社会参与的长江生态共同体;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建设长江、清江生态廊道,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和自然保护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群、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从磷化工全产业链前端、中端、末端共同发力,加大磷石膏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抓好国家“无废城市”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示范区建设。

成效显著,生态改善看得见。2021年,长江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为97.1%,干流水质已连续两年全线达到Ⅱ类,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得以有效遏制或解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不久前结束的2022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中,考察队员在长江中下游水域陆续发现了数个江豚群体。江豚频现正是长江生态转变的生动注脚。如今,从宜昌到荆州再到武汉,拥有1061公里长江干线的湖北沿江绿地取代了曾经的砂石码头和化工厂房,成为了市民休闲的滨水乐园,形成了水清、岸绿、河畅的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科学谋划,宜昌蓝图绘明天。中共宜昌市委七届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宜昌市委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意见》。《意见》指出,坚定不移做优主城、做美滨江、做绿产业,努力建设“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应有贡献。到2025年,生态环境治理、产业绿色转型、城市空间拓展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0年,三峡生态屏障更加安全稳固,城市空间格局更加科学合理,城市功能品质全面优化提升,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取得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标志性成果。到2035年,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基本建成,在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城与山水和谐相融、产业绿色发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四个方面成为全国典范。

一半山水一半城,是宜昌人民心中最大的眷恋。我们要守护好这方山水,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更加美丽宜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长江沿线正努力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地,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作者:夷陵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邓卓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