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为民,绘就共建共享新图景 ——宜昌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综述之一

2023-04-05 09:5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周旺成  审核:金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出彩。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意义,最终是让群众受益、群众受惠。

创建惠民,方能为幸福“加码”。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中,宜昌各级各部门聚焦重点领域,紧盯死角盲区,强力攻坚克难,把创建的一项项“责任清单”实实在在办成市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清单”,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统一谋划,塑造城市“新面孔”

4月2日,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宜昌市主城区火炬传递在城区滨江公园隆重举行。火炬手沿着沿江大道一路奔跑向前,一侧是高楼林立的街市,一侧是花红柳绿的滨江公园和碧水东流的长江。长江山水、园林景观、繁华街市相依相伴、相辅相成,徜徉其间,颇有一半山水一半城,山水相融城如画的感觉。

“以前,沿江的步道空间狭窄,人车争路;现在,新增骑行道,人车分流,更安全,景致也更美。”市民胡晓莹点赞道。

宜昌市长江灯塔广场成为市民和游客慕名前往的网红打卡地。(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蓓蓓 摄)

50里滨江50景,每一处都是网红打卡点。滨江公园的改变,是宜昌城市焕新的缩影。

以大地为基,为人民筑城。2022年,宜昌全面实施优功能行动,将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一谋划、一体推进,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让城市成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支点”。

和滨江公园一样,奥体公园、卷桥河湿地等9个园林绿化项目先后完工。提档升级的公园绿地,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

市民在城东公园赏花看景不负春日。(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吴延陵 摄)

城东公园的梅花,小溪塔森林公园的郁金香,三峡大学的桃花……这个春天,宜昌市民的幸福在各色各样花海里。紧扣“做优主城、做美滨江”两大着力点,宜昌实施“增量提质、立体绿化、串园连山、花漾宜昌”四大行动,全民参与、全域共建,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多维度打造四季常绿、季季有花的宜昌版“富春山居图”。2022年,城区公园绿地超过140个,绿化覆盖率超过45%,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街角方寸之地,也尽显城市文明之美。通过“公园+运动健身”、“公园+科普教育”、“公园+城市文化”等方式,城市“零碎地”变成“金角银边”。2022年,全市新增“口袋公园”12处,新增公园绿地面积8.8万平方米。同时,还在“口袋公园”配置座椅、运动器材等设施,在“装”满市民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让一座城市品质“内外兼修”。

2022年9月29日,江城大道全线通车。作为“三环十二射”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纵向贯通点军、连接宜都,串联四座跨江大桥,为跨江交通环线闭环画上最后一笔。

“从宜昌城区到宜都不用再上高速,全程一级快速路直达,可节省20分钟车程,出行越来越舒心!”市民陈亮高兴地说道。

2022年,三峡大道等30条道路先后建成通车,城市路网与市域交通互联互通,让市民出行越来越便利。

道路和市政建设配套也同步升级。峡州大道、三峡大道等一批快速路被纳入绿化提升范围,沿线坡体花带、疏林草地等节点景观次第展现,实现了从路网骨干到颜值担当的蜕变,给市民出行带来更舒适的体验。

市优功能工作推进指挥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宜昌坚持产城人融合,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中心城区实施优功能项目292个,竣工115个,年度完成投资556.8亿元,超过前五年总和,城市功能品质全面升级。

靶向发力,破解多年“老难题”

南湖公园智慧停车场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停车。(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吴延陵 摄)

“从来都没感觉小区这么漂亮过!”在伍家岗区王家河社区江建河畔小区,停车位、晾晒处、电动车充电桩一应俱全,在这里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张阿姨拎着扫帚和簸箕,在小区里当起了志愿者,“过去小区里满是违建,蓝色工棚无缝衔接居民楼,消防通道几乎没有,现在可是大变样啦,生活格外舒心。”

拆违,让城市更美丽,也让生活更美好。2022年,宜昌一体推进“拆清修改建”,200余天实现了400万平方米违建“动态清零”,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建成社区阵地、绿化景观和口袋公园578处,拆出了新空间、植入了新场景、缔造了新生活。

文明创建,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启动以来,宜昌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长期以来关心的老大难问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来了就能找到停车位,再也不用‘转圈圈’,真的很方便!”在宜昌三峡中心人民医院伍家院区,新建的停车场让看病就医不再停车难,市民张龙竖起了大拇指。

张龙的停车无忧来源于“全市一个停车场”。2022年以来,针对商场、餐饮、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我市加大停车泊位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城区累计增加停车位12675个,已有2566个停车场38万余个泊位接入“全市一个停车场”系统平台,停车难得到明显缓解。

“再也没有堵过车了,还有了停车位,很方便。”在夷陵区黄金一巷,小巷里的违建被清理,3米多宽的通道被扩宽至5米,杂乱的空地整治成了停车场,市民胡勇又可以随时回家看望父母。

胡勇常回家看看的幸福,得益于全市背街小巷的集中“美颜”。2022年以来,市城管委和城区各区把整治背街小巷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攻坚项目,制定出台四大类、26条整治标准,截至目前已有50条背街小巷换新颜。

“小区改造后,感觉换了新家,现在大家都想方设法维护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有的养花扮靓小区,有的坚持打扫楼道卫生。”在船柴社区欣苑小区,小区的变化让居民们乐在心里,纷纷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一起维护小区环境。

城市的美好,离不开老旧小区的蝶变。我市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28个、14.56万户,已完成改造1047个、13.25万户,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点”的突破带来“面”的提升,“短板”也逐步变为“长项”。“小区干净清爽,道路整洁有序,停车更加方便,城市越来越好了!”精细、精致、精品化的城市管理,赢得众多市民纷纷拍手称赞。

细节着手,幸福生活“新变化”

改造后的西陵区船柴四合院小区。(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蓓蓓 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点滴见初心。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宜昌从民生“关键小事”着手,让市民从点滴中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以前没办法,只能将就。现在环境好了,上厕所也要讲究。”在西陵区虹桥馨苑小区,小区公厕环境焕然一新,87岁的朱强和老人由衷点赞。

小厕所关系大民生。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过程中,宜昌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截至目前城区环卫公厕已达223座,基本形成中心城区“15分钟如厕圈”。

“现在很好了,没有噪音,晚上睡觉都踏实了!”路上松动的窨井盖都换成了新型窨井盖,夜里有汽车经过,再也没有了恼人的“咚咚咚”声,家住培元路的卢开秀老人又开始一觉睡到大天亮。

井盖沉降、跳响等一直都是市民反映的热点。2022年,城管部门通过全面摸排,摸清问题窨井盖底数,进行专项整治,全年更换窨井盖7400套,既保证群众“脚下安全”,又根治井盖噪声污染。

“只要晴天,晾衣杆每天都被占得满满的,再也不用在树干上拉绳子了。”改造后的福泰华府小区,广场上两排银灰色晾衣杆“解放”了小区的大树,成为了居民的“新宠”。

晾晒衣物是习惯,也是“刚需”。可由于树木遮挡、户型布局等原因,不少老旧小区的居民都有过“晾晒难题”。老旧小区改造中,住建部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因地制宜推进晾衣杆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14个小区增设了晾衣杆,共惠及10.34万户居民。

“插好插头,手机扫码就可以充电,特别方便!不用担心起火,充满就会自己断电,而且车辆不怕日晒雨淋……”在航天花园小区,充电的麻烦终于解决,细数充电棚的好处,居民杨小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治理飞线充电,必须解决充电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全市共有787个小区安装了充电桩。其余确无空地的小区,由住建部门统一印制周边充电棚分布图,方便居民就近充电。

“强电、弱电线缆都入地,没用的线缆都被剪除,入户的线缆等也都用线盒清晰走线布局,排列有序、整洁美观。”在西陵区四合院小区,居民吴爱骏看着清爽的小区环境,不由感叹“无线”的美丽。

空中“蜘蛛网”,看似不起眼的民生小事,却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市城管委、市住建局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过管线入地、剪除废线、集中绑扎等方式还市民一个整洁、有序、安全的“天际线”。截至目前,强力整治645个小区、66条背街小巷空中“蜘蛛网”,剪除废弃线缆104万米,还原天空“无线”美。

“改造前,虽然只有0.2米的坎儿,但坐轮椅根本上不来,没有家人的陪伴我出不了门。现在没了这个坎儿,我常常单独出行,生活圈扩大了。”曾经因身体残疾出行受限,如今出门畅通无阻,家住南北天城小区的刘先生说,终于有了融入社会的感觉。

0.2米的缘石坡道,曾是阻碍市民出行的一道坎。2022年以来,针对缘石坡道设置不规范、部分人行道路与车行道路存在高差的问题,市住建局、市城管委及各区对城区主要道路、商圈、市场及周边进行了摸底巡查,共发现缘石坡道问题1200余处,已经全部整改完毕,市民出行无障碍。

做足了民生的“里子”,城市也越来越有“面子”。今日的宜昌,天蓝、水清、地绿、人和、路畅,以文明为帆,外增“颜值”、内练“气质”,美丽抬眼可见,幸福触手可及。

以民为本,是文明创建的初心;人民满意,是检验文明创建的标准。文明创建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一棒一棒,接续前行,大美宜昌正用文明推动城市蝶变,奋力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迈进。(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刘晶晶)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