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秭归样本” 乡村有“数” “云”上奔富

2022-04-15 11:05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罗丹燕  审核:金睿

“气温陡然升高,柑橘会不会缺水?”

“不会的,地里的‘大数据’正监测着咧,缺啥就会报警。”4月7日,秭归县屈原镇长江村柑橘园,正在给桃叶橙疏枝的杜荣政笑着回答记者的提问。

数字经济浪潮风起云涌,但农业仍是其最大短板。作为宜昌市唯一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秭归县以新基建筑牢数字乡村“地基”,加快大数据技术进村入户。

农业种植变聪明,产业发展更智慧,乡村治理更科学……数字化正在改变秭归一个个村落的治理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也为全国山区乡村振兴提供新路径。

暮春时节,记者行走在秭归峡江两岸,田野阡陌之间“云”卷“云”舒。乡村与数字化,正在青山绿水间生长出花一样的未来。

沙镇溪镇树坪村柑橘采摘、电商直播带货。 三峡日报通讯员 聂爽 摄

筑牢数字乡村“地基”

长江村这片500亩的柑橘园是在青滩大滑坡遗址上复垦种植的。曾经破碎的山体经过“移土培肥”,如今已是果木葱茏的“智慧化”农场。

正值柑橘初花期,一簇簇细碎的白花挂在枝头,空气中氤氲着馥郁的芬芳。在柑橘园办公室门口的电子显示屏上,展示着柑橘园实时的温度、湿度、气压等数据。湿度不够,机房的设备就会发出警示蜂鸣。

让柑橘园变“聪明”得益于“新基建”搭建的“硬支撑”。中国移动秭归分公司总经理张涛介绍,这个“智慧农场”安装了由智能气象站、土壤墒情仪、虫情测报系统等组成的物联网设施,终端设备将数据通过5G网络回传到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为农事生产提供基础数据。

张涛说,利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乡村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升级,能够使智慧农业、智慧水利、智慧交通等各个细分领域的数字化成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数字时代,由新型基础设施建成的信息化、数字化“高速公路”是数字乡村的基石,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修之路”。据了解,被确定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后,秭归铺开农村4G补盲行动,建设4G基站170个,实现了4G网络覆盖所有村组,新增5G宏基站100个,网络覆盖所有乡镇集镇、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旅游景点。

秭归正加快5G网络的建设与应用,推进光纤网络入户的升级改造,基本实现了宽带上网城乡无差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使农村居民真正享受到互联网时代的红利。

“点燃”智慧农业新引擎

大数据赋能,“点燃”秭归智慧农业新引擎。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秭归屈姑国际农业集团在推广“数字化”精确种植上不遗余力。“我们建设了4万亩标准化示范园区,园区内所有树编号、果编码。”集团办公室主任陈艳芳说,消费者只要扫描鲜果上的“健康码”,果园采集基地自然生态等信息等就会显示出来。

在茅坪镇建东村,村民张荣正坐在家里通过手机查看茶园长势,“下雨天就担心茶叶的长势和病虫害。”通过数字乡村集中建设,该村千亩白茶园建成了5G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4月8日,郭家坝镇烟灯堡村,电动轨道车从公路旁的坡顶滑到坡下的果园,果农们将采摘好的脐橙搬上车,一上一下仅需几分钟。脐橙坐“小火车”出园已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线。

这种智能遥控清洁环保电动单轨运输车,被当地村民称为果园里的电动“小火车”,破解了有机肥入田、脐橙下山运输难运输贵的问题。据秭归县农业农村局统计,截至目前,该县已安装电动单轨运输车338条、长6.3万米。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兰华锋说,秭归一方面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全新农业管理模式,实现对农业生产要素的精准监测和精细管理;另一方面,农业机械通过与5G、机器人等技术融合改造,实现自动化管控,提高生产效率。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在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的当下保障农业生产。兰华锋介绍,目前全县果园单轨运输机达到500余套,植保无人机22台,部分柑农彻底摆脱千年背篓、肩挑背驮的历史。

提供现代化供应链保障

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秭归积极探索利用数字赋能,让多、散、小的农户和农产品搭上信息化发展的快车和物流系统,从农场直达市场。

在秭归华维物流园办公室一楼的大屏上数字闪动。今年以来,入驻该平台的166家电商企业已完成交易382.15万笔,发货量405.54万件,实现交易额5.53亿元。

在国家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政策下,秭归已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服务站点,依托农村物流的“毛细血管”,发展电商企业1700多家、网店4200多家,年销售额突破17亿元。

“平台日均交易约3万件,高峰期4-5万件。”华维物流园董事长助理向神华介绍,2021年入驻该平台的电商交易达29.82亿元。园区凭借智能化库存管理、自动化车辆调度、运输流程可视化等优势,完善秭归农产品网络销售供应链。

在秭归,直播带货已成为新的销售方式。记者在园区的电商直播大楼里看到,一个个直播间里,主播们正对着镜头向网友“吆喝”,面前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农产品。

今年以来甜酒曲已交易32.21万件。华维物流园电子商务平台上的这个记录也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这项原本濒临消失的生产技艺赶上“电商”风口,已成为秭归的“新兴”产业。

从“电商直播”到“互联网﹢”助力形成“生产-仓储-运输-销售”任意环节可溯源机制,数字化正为秭归“从田头到餐桌”理念的实践和数字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助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

4月7日,茅坪镇陈家坝村76岁的村民鲁有朋熟练地打开IP电视上本村的云平台,在便民服务项目中成功点单了送煤气上门服务。

乡村要宜业也要宜居。近年来,秭归加快推进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基层工作场景,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该村党支部书记鲁雪飞向记者展示该村的数字乡村一体化平台,屏幕上显示了道路监控、人社、医院、找工匠、找工作、纠纷调处、村务公开、智慧党建等应用程序,还有“云喇叭”应急广播,可向村民及时传达最新政策、紧急通知等。“平台汇集了20多项服务,大数据让村民少跑腿,办事更便捷了。”鲁雪飞说。

依靠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未来普及“远程医疗”“线上问诊”等医疗服务成为可能。

秭归山区地广人稀,镇、村经常会遇到工作事项点多面广、处理不及时等难题。

屈原镇链子崖村,处在长江西陵峡深处。村干部们最揪心的是分散居住的五保户、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张涛介绍,通过中国移动秭归分公司的可视对话系统,村干部就可随时发起视频通话,解决特殊人群的日常管护看护、情感沟通等问题。

屈原镇党委副书记鲁智勇介绍,该镇已通过中国移动秭归分公司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所有河道、重点地灾监测区域、重点路段监控全覆盖,通过手机和镇级监控平台可实时掌握各村实时降雨情况、河道流量、地灾监测点和重点路段的现场情况。

在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中,秭归特别注重因地制宜的小场景应用。张涛介绍,公司在关键岔道口提供智能监测系统,有人员、车辆汇入主干道时,可通过语音、灯光智能提醒,减少交通安全隐患。“这种小场景应用投入小,但能解决困扰村民的大难题。”

建设“数智大脑”打破信息孤岛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数字化手段和思维,激活了农村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等要素,消弭小农户与现代产业之间的“数字鸿沟”,推动产业提质、农民富裕,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11月10日,湖北省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秭归举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姚德新表示,秭归县作为湖北省4个国家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地区之一,基本建成以光纤和4G网络为核心的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并以数字化全产业链打造出脐橙产业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的“秭归样本”,中央网信办以专刊形式向全国进行了推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数字化农业在秭归覆盖的种植面积比例较小,技术应用场景也不够多,农民和新技术之间也需要一定的磨合与接受时间。

“我们先期只选择了6个行政村进行‘数字乡村一体化平台’试点。”县政务服务与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侯毅介绍,在总结先期试点的经验基础上,正在起草《秭归县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方案(2022-2023)》,将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并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

事实上,大数据助力基层治理的同时,依然存在着数据条块分割的瓶颈。侯毅透露,秭归正依托宜昌城市大脑数字底座,建设秭归“数智大脑”,围绕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社会治理、政府效能等方面,升级完善数据采集系统,加快建设基础数据库,打通各个部门和基层治理平台数据对接,打破信息孤岛。同时,积极推动政务服务应用向乡镇、村下沉,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数字乡村治理,实现 “一图感知、一屏管理”。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方龄皖 通讯员 聂爽 崔彧

延伸阅读

湖北四地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2020年10月,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公布,湖北省四地入选,分别是宜昌秭归县、武汉江夏区、鄂州华容区和襄阳宜城市。

据了解,试点工作主要包括开展数字乡村整体规划设计、完善乡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探索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探索乡村数字治理新模式等七方面内容。同时明确,到2021年底,试点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乡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大幅提高,依托互联网开展的农村创业创新蓬勃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基本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方龄皖 整理)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