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筑起“红色”防汛堤坝

2020-07-16 07:58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编辑:徐梦琦  审核:刘小凡

10天来,五峰采花乡前坪村总降雨量达432.5毫米。田地淹没、公路垮塌、水池堵塞……村里的党员们以雨情汛情为令,带领群众打响了“家园保卫战”。

“公路被水冲垮了,大家没法下山了。”6月27日,总量214.4毫米的暴雨侵袭了大山里的前坪村。次日一大早,一双沾满黄泥的胶靴就出现在了村委会门口,九组胡家台片区村民代表龚德凤一脸愁容。

“已经去看了。一定想办法让大伙能出门。”递上一杯热茶,36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周瞻安抚道。可眼瞅着连绵阴雨,何时能让大家安全通行?他心里并没底。

五峰地处武陵山脉,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沙土土质而盛产名茶的前坪村更是沟壑纵横。往年雨季,村里总有一些路段出现垮塌。胡家台海拔1100多米,25户村民散居在山脊上,包括龚德凤在内大多是贫困户,全靠茶叶增收。

“路不通,天晴了茶叶也无法出山,山上100多亩茶叶一天就损失万把块。”可重建无法救急,改线没有劳力,周瞻愁了起来。

“前坪山大人稀,仅靠几个村干部肯定不够。” 周瞻介绍,汛期来临,县乡两级部署后,前坪村通过覆盖全村农户的两个微信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依托全村5个党小组细化的25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格,发动精干党员和村民代表及时核查灾情,45名党员各自分头行动。

7月1日,胡家台村民的出行难题提上了议程。大伙一合计,决定天晴就在原线路上修出一条便道出来。

“过水的涵洞被泥石和枯树枝堵了,山上来的洪水漫上公路,冲垮了两处路基。”冒着雨实地查看后,周瞻也觉得“公路路基还是结实的,原线路重修最相宜。”

7月3日,骄阳露头。9点多钟,简单处理村里事务,周瞻就赶到了胡家台靠主公路的塌方处。堰岭党小组来了,余家河党小组来了,堰湾党小组来了,刘家河党小组的青壮党员来了,加上胡家台部分党员群众,足足37人。

“我们分成了两班。力气强的一班运石头补塌方,岁数大的就挖碎土石填缝。” 61岁的余家河党小组长陈德林,年龄最大,把锄头往地上一杵对周瞻说道。

山腰上,汉子们头戴草帽一字排开,妇女们头上裹着的各色方巾,腰也弯成了镰刀,正卖力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刨土;丛林边塌方处,已有村民披荆斩棘砍出了一条便道,村民们正用一块块硕大的石头堆砌“缺口”。满眼绿意间,一面鲜红的党旗格外亮眼。

顶着骄阳,大伙饿了每人一块土家麻饼,渴了人手一瓶纯净水。中午2点多钟,胡家台25户村民的出山路通了。

暴雨连绵下,前坪村二组循环公路塌方,堰湾片区60多户村民出行面临安全风险。7月6日大雨刚停,党小组长范开林穿着胶靴、扛起锄头来到塌方点,捋起衣袖就忙了起来。30多名名党员群众中,78岁的杨吉翠年龄最大,壮劳力清理石块、大片淤泥,她便拿起锄头麻利地清理枯枝、碎石。3个多小时后,塌方土石一清而空,出行安全隐患也不复存在。

同在二组,蓄水池取水坝口堵塞,90多户村民吃水告急。余家河党员胡绍林和7名群众清理巨石、抬水管,用了4个多小时将取水坝口堆积物一清而空。

取水也通了,通了的还有李选高心里的怨气。长年在外的他返乡后,曾因住房问题与村委会闹别扭一年多,几场“汛事”下来,如今见面也和颜悦色,住房问题迎刃而解。

“至今,前坪村无一起人员伤亡及财产重大损失,村民生活、生产无忧。”周瞻介绍,目前县乡已着手灾后重建事宜,驻村扶贫工作队也坚守在村里,最大限度降低因灾带来的返贫、致贫风险。

“红色引领、党群同心、攥指成拳,我们就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周瞻坚定地说。

(据7月10日光明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锐 通讯员 杨威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