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组织 科学应对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来自市防汛减灾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2020-07-14 09:0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李敏  审核:刘小凡

7月13日,长江宜昌水位45.47米, 城区江段水流平稳。为了帮助长江中下游错峰防汛,三峡主动削减下泄流量,三峡水库水位153.00 米,入库流量37000立方米/秒,出库流量19100立方米/秒,拦截洪水17900立方米/秒。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吴延陵 摄

抢险队员正在对当阳菱角湖进行堤防散浸险情处理。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邓明明 通讯员 苏红涛 摄

宜昌市经历1998年以来最长梅雨期

7月13日,记者从全市防汛减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6月8日入梅,较常年偏早8天,截至7月12日,梅雨日数达35天,较常年平均日数(26天)已经偏多9天。从分析看,今年我市梅雨期可能超过40天,是1998年以来最长梅雨期。

据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宏开介绍,入梅以来,全市平均雨量560.4毫米,为历年梅雨量第一位。入梅以来总雨量已超过常年主汛期(6-8月)平均雨量。全市已出现8场区域性强降水过程。五峰、长阳、远安、点军多次出现暴雨过程,暴雨落区高度重叠。入梅以来最强降水出现在6月27日,宜昌城区、远安及当阳、五峰局部均出现特大暴雨。27日降雨量西陵区夜明珠站271.6毫米,白龙岗公园站253.1毫米,三峡大学站258.4毫米,均已超过宜昌国家气象站1951年以来最大日降雨量极值。此次极端强降雨导致我市多地出现城乡内涝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此外,宜昌、远安、五峰、长阳、当阳、夷陵国家气象站6月雨量已突破了历史同期极值。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未来一周(7月14-20日)我市仍呈多雨形势,降水过程频繁,降雨分布不均,局部累积雨量较大。其中,14日阵雨,局部雨量中等;15日中雨,部分地方大雨或暴雨;16-17日有不均匀阵雨,18-20日有一次较明显降水过程。

据湖北省气象局分析,19日以后副热带高压明显加强西伸,并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我省梅雨可能结束,进入盛夏晴热高温天气。因我市处于梅雨区西端,19日前后我市降雨形势与我省中东部地区有较大差异,仍有可能出现较明显降水过程,且出梅后受副高外围气流和地形影响,我市多“坨子雨”天气。(记者翟雪莲)

市水利和湖泊局合理调度

确保全市水势总体平缓

7月13日,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靳鹏在全市防汛减灾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全市水势总体平缓。

入汛高峰期,全市114座水库超汛限并溢洪,15座大中型水库开闸泄洪;沮漳河137.5公里堤防超设防,102公里堤防超警戒。目前,仍有55座水库超汛限,5座中型水库、51座小型水库正在泄洪或溢洪。菱角湖湖堤水位41.73米,超警戒水位0.73米。

入汛以来,市水利和湖泊局密切监视跟踪水雨工情,实时提醒督促水利工程防汛责任人进岗履职,对531名小型水库专管员到岗巡查情况进行抽查通报。

为提前腾库迎汛,修编水库调度运行计划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全市累计泄洪腾库6.8亿立方米,拦洪、滞洪4.29亿立方米。当阳、宜都、枝江等地适时开启泵站抢排渍水,累计抢排渍水1.7亿立方米,减少淹没面积80余万亩。

对水毁的54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紧急抢修,恢复31131名群众的供水;对菱角湖围堤2处散浸险情进行导流处理;对东风渠灌区内的10处水毁设施进行修复。

加强446个山洪监测站点和13处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的运行维护,开展山洪灾害预警转移演练23次,全市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累计发布预警38次。(记者杨心羽)

市应急管理局出动3.5万人次排险救援

下拨各类救灾物资2.1万件

7月13日,在全市防汛减灾新闻发布会上,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冯正宏介绍,为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全市共出动排险救援人员3.5万人次,累计下拨各类救灾物资2.1万件。

汛情发生以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先后就防汛救灾、查险除险、行洪泄洪安全、水库塘堰管理、山洪监测、应急响应、安全生产等工作迅速研判调度。针对强降雨,发出7次防范应对提示。

紧盯江河水雨工情、中小水库塘堰、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四个方面,加大巡查排查密度力度。突出重点行业领域、涉水工程等,挂牌督办重点隐患19处。先后发布灾害性天气、江河洪水、山洪灾害和水库泄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59次。

灾情发生后,消防、公安、交警、应急、水利、农业、自然资源、交通等部门到受灾区域指导抢险救灾。电力、交通、住建、城管等部门全力抢修水毁设施。全市累计出动抢险救援、医疗救护、道路疏通机械等应急车辆700多台 ,投入各类抽水泵1200多台,参加排险救援人员3.5万人次。6月28日8时,市减灾委启动市级自然灾害救助IV级应急响应。

与此同时,全市紧急下拨帐篷、棉被、毛毯、毛巾被、T恤、单衣、救生衣等救灾物资2.1万件,米、面、油等物资折价14.5万元。省政府首批下拨我市防汛抢险应急资金1120万元已下发受灾地区。(记者杨心羽、通讯员孟庆轩)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实施专业监测

28批55人次专家排查地灾隐患

记者从全市防汛减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7月13日12时,全市入梅以来共报告地质灾害灾情险情271起,其中灾情20起。全市因地质灾害紧急撤离280户854人,无一例因地质灾害人员死亡。

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吴凯介绍,今年入梅以来,全市暴雨持续不断,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异常严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强化监测预警、巡查排查、值班值守。落实专家驻守制度,派出专家28批55人次,204个重要地质灾害点实施专业监测。开展应急调查及处置200余次,精准排查地灾隐患,现场处置临灾险情。

根据气象部门信息,7月13日至16日仍有较强降水,虽然从目前已发生的地质灾害数量规模分析,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总体平稳,但综合梅雨期以来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域分布、地质结构特征以及诱发因素研判,接下来我市地质灾害有三个方面的趋势特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极端天气诱发地质灾害风险增加。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滞后性,连续强降雨导致土壤含水量接近饱和,在强降雨的继续冲刷之下致灾性极高,需高度防范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二是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据统计,75%的地质灾害属交通沿线、农民房前屋后切坡和暴雨叠加因素诱发。三是小灾大害防范难度大。切坡建房修路留下的边坡隐患,在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垮塌,方量虽小,但危险性和危害性却大。

下一步,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将组织全系统精准排查人员密集区的地质灾害隐患。协调在鄂在宜专业技术单位抽调技术人员备班备勤,服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一调度,储备专业监测仪器充实一线,全力做好地灾防治工作。(记者梅云雄,通讯员卢志亮、杨瑞)

“防”出成效 “抢”除风险

当阳全力防汛保沮漳河安全

入梅以来,当阳市累计降雨量592.8毫米,刷新了该市62年来梅雨期气象记录,高出历史次高值28%。在全市防汛减灾新闻发布会上,当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传钢介绍该市防汛减灾相关情况。

据刘传钢介绍, 7月13日8时,沮漳河河溶水文站水位42.65米,比设防水位低4.85米,目前河流水势平稳。防汛任务最集中的菱角湖,7月12日15时出现今年最高水位41.77米,目前水位呈回落趋势,13日14时水位41.70米。

该市坚持“防”字为要。入汛前,当阳市投入7.8亿元实施沮漳河防洪上下段工程建设,搬迁河道内139户农户到安全地带安置,及时进行引水渠、水闸、水库工程运行调度。对菱角湖防汛,联手荆州市荆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一起调度排水泵站运行,加快排水。截至目前,全域沮漳河堤防未发生险情。

及时抢险除险。6月27日8时至28日8时,沮漳河河溶站水位上涨7.72米,流量上涨至1520立方米/秒,超警戒水位。28日凌晨,由于洪峰急流,裹挟水草漂浮物力量过大,致使赵家河渡口一艘加锚渡船钢索被扯断,100余名救援人员奋战13小时成功控制渡船,避免发生失控渡船冲撞沿流域桥梁、设施等潜在险情。

群众生命至上。当阳紧盯全市126座水库、38座大型堰塘、15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入汛前拆除空危房1213处,完成武安山地灾点整体搬迁39户117人。6月27日18时启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四级响应以来,该市对1907名紧急避险群众、5956名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员,第一时间落实有吃、有穿、有住、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的“五有”保障。(记者翟雪莲)

强降雨致国省道交通临时中断

已抢通23条公路61处堵点

13日,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截至7月13日18时,我市国省道交通临时中断25条公路63处,交通系统调集机械力量全力奋战,保障最短时间内通车,已抢通23条公路61处堵点。

据了解,此轮强降雨过程中,宜昌普通公路累计发生各类大小公路地灾、水毁达1911处, 公路水毁里程约3201公里,占全市通车总里程9.81%,国省道交通临时中断25条公路63处,现已抢通23条公路61处堵点,尚有长阳S255兴五线阳岔坡段、S324白水线鸭子口至资丘段2处仍处于交通封闭状态。受降雨影响,我市交通重点工程临时停工35处。

市交通运输系统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58个交通应急养护站、近800人的交通应急抢险队伍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做到7时早高峰前巡查完毕,70%水毁路段3小时内抢通,95%水毁路段24小时内抢通。(记者严晓冬、通讯员望明)

加大排查力度 做好应急准备

兴山筑牢防汛堤坝

昨日,记者从兴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入梅以来,该县已遭受多轮强降雨,全县平均累计降雨量较历史同期偏多一倍,该县已于7月9日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

该县对河道、水库堰塘、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干线、地质灾害点、涉河旅游景区等领域开展排查,发现隐患将迅速处置。加强水库泄洪(溢洪)下游河道安全管理,开展巡坝巡库查险排险工作,强化险情应急处置。同时,紧盯山洪灾害防治,充分发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的作用,及时发布预警、转移群众。

针对公路沿线、涉河在建项目、削坡建房区、旅游景区、高铁建设沿线、人口密集区、易地安置小区等重点部位,该县加大巡查排查频次力度,发现险情早报告早处置,加强地灾隐患险情研判,做好地灾救援的应急准备,保持临战待命状态。

同时,该县全力以赴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帮助和引导农民加强受灾作物田间管理,及时改种、补种经济作物,最大程度减少损失。(记者张宇新)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