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3-11-14 14:54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韩露  审核:熊鹏

拥有2400多年历史的宜昌,是巴楚文化发祥地,是中华民族母亲嫘祖、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民族团结和平使者王昭君的故乡,丰富的文化底蕴为宜昌城市发展提供了绵延不绝的精神动能。面对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新形势新要求,宜昌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禀赋,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文化元素宽尺度应用、多场景嵌入,为宜昌聚能发展提供鼎力支撑。

以文化蕴含的精神驱动城市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城市发展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精神家园永恒的精神支柱,蕴含的价值观念共同塑造了城市气质和人民品格。细化到地域性优秀传统文化,如屈原之于宜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赋予所在城市独特的荣誉与使命,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能,成为城市飞速发展最坚定的底气。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城市发展的集体力量。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将人民群众迅速凝聚在一个价值坐标内,将分散的个体力量握指成拳,集中成攻坚克难、战天斗地的中流砥柱。屈原的求索精神、昭君的和美追求一直是宜昌人的价值牵引与文化认同。

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城市发展的智慧力量。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不间断的文明史中积累形成了解决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等关系问题的独特智慧。比如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主张顺天应时的生态利用观、仁爱万物的生态伦理观、回归自然的生态人生观,为推进长江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提供了价值指引。

以地域文化的特色提升城市能级

坚持以文化人,用文化传承筑魂。宜昌充分挖掘以屈原、昭君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以屈原为源头,打造屈原文化“一标三地”,建设屈原文化公园,深入挖掘屈原文化的当代价值,让屈原文化成为宜昌最靓丽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品牌。以昭君为纽带,不断加强与“昭君出塞路”沿线城市合作,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与交融,为宜昌三峡生态名城注入民族团结的丰富内涵。

坚持以文强产,以文旅融合兴业。宜昌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政策,培育规上文化企业达到470家;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长江夜游”灯光秀等经典项目,推出“两坝一峡”核心文旅产品;线上线下办好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等文化惠民活动;开发“太阳人石刻”、“宜昌·端午”系列数字藏品,“文化+”新兴业态、新型文化消费版图不断拓展,推动宜昌旅游业态吸引八方来客、助力强产兴城。

坚持以文润城,为文明之城提能。坚持为人民筑城,将文化文明文脉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选树宣传宜昌好人、最美家庭,全方位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文明素养升华;把抓好老旧小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作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突破口,推动城市颜值提升;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综合整治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社会治安,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传统文化的转化赋能城市品牌

以文化名片塑造城市气质。面向未来,必须挖掘整合宜昌独有的屈原、昭君、关公等名人文化、水利水电文化、抗战文化等文化资源,放大独特资源禀赋在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中的赋能功效。要以“爱”为城市文化的内核基因,系统梳理、全面整合古代屈原忧国忧民的家国之爱、昭君出塞止战息战的和睦之爱、关公忠义仁勇的赤忱之爱、嫘祖福泽天下的生民之爱,近代宜昌人民石牌浴血抗战的民族之爱,现代百万峡江儿女迁离故土的奉献之爱,并与当代宜昌“好人之城”“志愿之城”的城市形象融合汇集、交相辉映,全面塑造宜昌“大爱之城”的城市气质。

以文化产业壮大城市实力。抓文旅,要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按照“政府规划+市场发力+群众参与”的模式,以“五个一”的标准进一步升级文旅产业;推文创,要加强与知名数字厂牌、设计公司合作,持续开发各类NFT数字藏品;强文教,要积极发挥地方高校、党校、湖北三峡干部培训学院等对外培训平台的窗口作用,持续壮大文教事业,做大做强宜昌屈原、昭君教育培训品牌,努力对外讲好文化故事。

以文化智慧优化城市治理。用文化扮美城市颜值,将美学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城市更新项目中,让设计感、时尚潮、文化范涌动在城市大街小巷;改造、新建一批具有峡江风格、宜昌味道的美学建筑项目,打造宜昌的特色建筑,推动城市美感度提升;用文艺点亮城市生活,谋划建设宜昌影视拍摄基地,开拍以屈原、昭君、关公为代表的影视作品;用文脉促进城市善治,吸纳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脉智慧,促进城市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副校长 龙会忠)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