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革命老区具有“六个之最”鲜明历史特点

2023-06-29 23:17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金睿  审核:金睿

长阳历史源远流长,红色文化璀璨夺目。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工农革命如火如荼,清江两岸风起云涌。

长阳是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的星火燎原地,是贺龙九进长阳发动工农革命的决策地,是全国最早一支少数民族工农革命武装红六军的创建地,是红二军团整编和红三军诞生地,是红二方面军主要武装基干力量的孵化地。长阳革命老区具有“六个之最”的鲜明历史特点:

一是全国少数民族工农武装红六军诞生时间最早。1929年7月9日,长阳“西湾起义”正式爆发,创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简称红六军),李勋任军长。1400多人的红六军是全国以军为建制的第一支少数民族工农红军。红六军在建制演变历程中,后组建红五十师等建制调整。1931年3月,红五十师在枝柘坪整编中编入红三军,五分之三的长阳籍红三军将士,从湘鄂边苏区转战湘鄂川黔地区,在贵州印江县木黄镇与红六军团会师并恢复红二军团,尔后组成红二方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是用党的统战思想改造“神兵”的路子走得最宽。1929年,长阳党组织运用党的统一战线策略,以白沙驿、榔坪、西流溪、城子口等四支千余人“神兵”组织为重点,逐步改造成听党指挥的武装力量,以此壮大工农革命队伍,放手发动武装暴动。对符合红军吸收条件的“神兵”,编入到红六军“神兵”团和红五十师革命武装队伍中来。长阳成功改造“神兵”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中独树一帜的党的统一战线光辉范例。

三是苏区尖刀红五十师长阳籍战士数量最多。1930年6月,以长阳籍战士为主体的红六军第三纵队整编为红五十师,先后取得五战五捷的辉煌战绩。牛弓山大捷,赢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1931年1月,红五十师迎击川军郭汝栋部及三县团防共4000多敌人,在大堰展开肉搏战,杀敌300余人,逼敌退兵200余里,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

四是为主力红军红三军枝柘坪整编提供粮食保障最强。1931年3月初,红二军团1万多人开进长阳枝柘坪进行军事整训,中央决定将红二军团整编为红三军。红军驻训期间,长阳县苏维埃政府与军团前委共同研究苏区经济建设,努力保障苏区军民生产生活。贺龙亲自安排红三军教导一师师长王炳南到枝柘坪一带筹措大米10万斤,指导长阳打土豪解决粮食40多万斤,有力保障了红二军团在长阳一个多月的粮油供给。

五是在宜昌市域内苏维埃政权苏区面积最广。1929年至1933年长阳建有1县1市5区71个乡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发展到78个。长阳苏区面积达3300平方公里,占宜昌市苏区面积9000平方公里的三分之一以上。鄂西二大时,长阳党组织被湖北省委列为“重要县”,全县成立党支部26个,发展党员800多名,占鄂西地区12个县4000余名党员的五分之一。长阳苏区累计建立农协27个,农协会员1.32万人,赤卫队员1.13万人,4000多人参军北上抗日。

六是在湘鄂边苏区宜昌市域内烈士纪念设施规模最大。湘鄂边苏区长阳烈士陵园初建于1957年,改建于1968年,迁建于1992年,扩建于2011年,升省级于2017年。土地革命时期长阳牺牲的革命者有6200余人,载入烈士英名录的仅有731人。烈士纪念墙镌刻了各个时期的烈士英名共计937人。长阳老区为党、为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陵园安葬的师级以上烈士忠骨有红六军军长李勋,红六军参谋长李子骏,红六军前敌指挥陈泽南,红六军三纵司令黄超群,红六军师长向泉山,红五十师师长李步云,红五十师政委江山,红五十师参谋长田靖武,红四十九师政委、开国少将黎化南等。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全党要牢记,苏区人民要牢记,新时代的青少年更要牢记。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史志研究中心 覃干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张泽雄)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