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思维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2023-07-11 23:05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金睿  审核:金睿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利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宜昌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不仅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一座传统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文化之城。巴楚文化、屈原文化、昭君文化、峡江文化等璀璨的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在此交融汇聚,无声地浸润着巴山楚水,塑造了宜昌温润淡雅的气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又以屈原文化独领风骚,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享誉全球,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魅力。这些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宜昌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对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级宜昌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精神动力。

以屈原文化为代表的宜昌地域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各地其他优秀传统文化一起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传承好宜昌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重要讲话的现实要求,更是宜昌人民的历史责任。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视域下,传承发展好宜昌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实现四个结合,以系统思维来推进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承发展。

一是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宜昌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文化的传承发展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一个文化昌盛的时代必然是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时代。因此,宜昌要传承发展好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就需将其置于宜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在这一进程中,首先必须立足本身资源禀赋不断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和领域,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为文化传承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其次,要依托宜昌本地文化底蕴发展地域文化产业,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但经济唱戏必须是立足于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合理利用,避免因过度商业化而损害了文化本身的价值。

二是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宜昌文化建设相结合。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建设对地区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建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宜昌正在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建设高质量发展,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既是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文化事业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屈原文化、昭君文化为代表的本土特色优秀传统文化是宜昌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掘阐释利用这些传统文化资源打造驰名中外的文化符号是宜昌的使命和责任。通过汇聚各方力量,在教育、宣传、市政建设、旅游推介、品牌创建等方面全方位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化无形为有形,让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可看、可听、可感、可触,成为宜昌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是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宜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对推动社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充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打造精神文明建设的宜昌高地,必须依托宜昌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富含的精神资源。宜昌是屈原文化、昭君文化、荆楚文化、峡江文化等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汇地,这些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爱国爱民、清正廉洁、奋斗求索、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等精神品格影响了宜昌千年,其精神内核在当代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新时代宜昌的发展,依然需要传承发扬这些精神,通过强大精神力量的激励,更快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是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相结合。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经从单纯的生存追求转变为全面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对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文化也逐渐出圈成为人民精神文化追求的热点。这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受众基础。宜昌要做好文化传承必须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在保持传统文化本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群众的差异化需求,利用现代手段创新性的设计开发多样化的传统文化产品,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来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将传统、单一的传承发展模式转变为现代、多元的传承发展模式,在衣、食、住、行、游、购、娱、业等全场景下实现两者的深度结合。

作为一座传统文化厚重的城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宜昌必须坚决扛起高质量传承发展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充分利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禀赋,倾力建设文化之城,推动城市文化繁荣,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展示文化建设的责任和担当,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周清渊)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