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文化迸发磅礴精神力量

2022-06-14 10:07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覃江云  审核:金睿

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位伟大诗人,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与《诗经》一道,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

屈原之诗,意境辽阔;屈原之魂,如诉如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展示了屈原追求真理的执着;“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映衬出屈原超凡脱俗的气质,岁月的弦歌在悠久绚烂的华夏文明里,随着奔流不息的江水碧波,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川流不息。

今天,我们捧读屈原作品,对于自身具有何种意义呢?太史公司马迁为屈原作传时,在落泪中感叹:“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说:“学习古典诗词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读屈原,如同与先贤来了一次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内心充满了感动。这能让世俗缠绕、了无生趣的心变得温柔坚毅,唤起我们在“日计有余、岁计不足”的日子中,潜藏一份漫长的思考,用诗意体悟平淡生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做到知足常乐、忍耐精进、志存高远。

品读屈原,可以让我们对人民的情感更真挚。屈原热爱人民,热爱祖国,追求正义。习近平总书记赞叹“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也都是深刻反映人民心声的作品和佳句”。

屈原诗歌的民歌品质是十分鲜明的。郭沫若曾评述“在屈原以前,中国古代贵族阶级的诗歌,不分南北,都一致地采用着四言诗的格调,但是屈原的篇章中,便把这种格调打破了。”方言和口语的大量使用,是屈原诗歌的一大特色,一个古代民歌里最常见的“兮”字反复使用,就能印证。“兮”字古音读作“呵”,带着这个音律去读屈原作品,就能感受其作品贴地行走的人民性,他的作品正是由这种真挚的感情所构筑的。例如出自《九章》的“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就道出了屈原想离开故乡、但看到人民的灾难又镇定下来的质朴情感,他是彻内彻外的人民诗人。

品读屈原,可以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认识更透彻。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一切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这是条总根儿。总根不一样,开不出一样的花。

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中可以看出,屈原把“上下求索”作为“所乐”和“好修”。屈原用短暂的一生,向世人表明:一个人应当怎样地生、应当怎样地活,应当怎样去为实现目标,不留退路地去奋斗,向死而生,这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种伟岸人格。

屈原文化是楚文化的天际线,屈原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史的黄金时代,这种文化的力量,蕴藏在历史积淀的厚重气质中,蕴藏在浴火重生的坚韧人格中,化为一种风骨、一种灵魂,熏心染骨地滋养着后人,我们都在见证屈原的生命长存中奋勇前行。

(市委政研室主任 郑劢)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