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条例实施两年多, 根本性解决出行安全问题 电动自行车,载着幸福来

2021-10-10 07:16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朱云  审核:龙怡洲

将电动自行车停入停车棚,用手机扫码,给车充上电,再拎着刚买的菜回家,这是西陵区四方堰社区66岁居民张安平每天清早的日常。

“电动自行车出行方便,在路上行驶很安全,充电问题也解决了。”张安平说,随着《宜昌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深入实施,这两年多来,有利于电动自行车出行的举措越来越多,让他感觉到更加安全、安心。

“再也不怕贼惦记”

张安平多年习惯使用电动自行车出行。但在2019年5月前,只要车不在视线范围内,他就不踏实。

“2015年,我的电动自行车停在楼下被偷了,那是花3100元钱买的,我心里不舒服了蛮久。”张安平说,那时候,每周都能听到周围邻居车被盗的消息,一周大概有两到三辆电动自行车被偷。

张安平回忆,也有邻居报警,但因为既无牌照,也无其他标识,一般很难追回。

怕再次被盗,3年间张安平没再购买新车。直到2018年,因感觉出行实在不便,张安平重新购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

2019年,张安平得知《条例》出台,第一时间去电动自行车售卖点上牌、进行实名登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在销售商那里设立了电动自行车临时登记点,我只提供相应的资料就能上牌,蛮方便,我还购买了保险。”张安平说。

上牌时,张安平的车又加装了GPS装置。“现在在手机上就可以随时查看我的车在哪里。”张安平说,自此后,再也不怕贼惦记,车没再丢过。

“出行更安全大方”

“2019年之前,大家都没有戴头盔的意识,不少电动自行车在路上行驶也比较任性。”张安平回忆。随着《条例》出台,对佩戴头盔、在道路上行驶都作出了相应规定。

“西陵区交警大队秩序中队的民警经常到社区来向我们宣讲,很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也警示我们,安全头盔在交通出行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张安平说,如今,出行佩戴头盔,遵守交通规则,已成为自己和周围人的一种习惯。

两年间,张安平发现电动自行车出行的便利度在不断提升。“宜昌道路条件不断在改善,路面平整,四通八达,不担心骑电动自行车好不好走。”

让张安平和车友们更高兴的是:“现在很多道路都划有电动自行车待行区,与机动车分开等候红灯。也有一些道路设置有非机动车道,出行更安全。”

“充电停车都方便”

主干道两边设置的电动自行车停车位,让张安平出行时不必为停车发愁。回到小区,停车、充电都方便则成为最让张安平高兴的事。

记者看到,在四方堰小区电动自行车停车点,不仅划分了长宽度一致的车位,安装了遮阳棚、摄像头等,还有扫码充电装置。

“我们小区有1100多户,约10%的住户使用电动自行车出行,现在小区有90多个停车位,80个充电桩,基本能满足需求。”作为四方堰小区的业委会主任,张安平对小区情况很熟悉。

张安平说,以前很多居民都是从家里牵线出来充电,“既担心下雨短路,又担心其他人不小心碰到了触电。”

去年,小区改造时,设置了新的电动自行车棚,并安装了充电桩,既避免了电动自行车日晒雨淋,又可充电,彻底解了张安平的心头忧。“1块钱就能充3个小时,而且假如预付1块钱没有充到3小时,还能按比例退款,经济实惠。”张安平感叹。

记者手记

电动自行车因为其便捷、经济等特点,成为了不少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在2019年之前,因为无法可依,电动自行车交通乱象和安全问题日益突显。

乱象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因为交通法规的不完善和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顽疾。随着《条例》的颁布,电动自行车不再“任性”。各部门在执行《条例》时,也不是一罚了之,而是想尽办法优化交通管理系统,交警部门完善交通设施,住建部门设置充电桩……越来越多的措施让电动自行车主更便利、更安全地出行,乱象也得到根本性改变。

随着民众美好出行需求的日益增长,面对一些仍未解决的问题,我们还要继续鼓足劲、勇创新予以解决,让人们的幸福感越来越浓。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陈曦 通讯员 任轩 朱华刚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