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葱茏,青山环抱,笑声连连。8月5日,记者在远安县河口乡双坪村红李山庄家庭农场采访时看见,1000余亩的红李树连片种植,每一棵李子树都是硕果累累。
“这些李子树都是‘摇钱树’。”红李山庄家庭农场负责人吴红菊边走边说,“农场年收获水果15万公斤,销售收入约10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和用工,带动130多户群众就业,每户年收入5000多元。”
吴红菊是双坪村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致富后不忘乡亲,回乡发展农旅融合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带领乡亲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家乡才有诗和远方
1998年,22岁的吴红菊怀揣梦想,带上一个行李包踏上了到广州打拼的旅程。在广州,吴红菊打过工,做过生意,不仅成家立业,而且生活得十分幸福。
“喧嚣繁华的广州始终让我没有归属感,我的根在家乡,我要回到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去开创一番新的天地。” 2013年,吴红菊对丈夫吐露了心声,深爱她的丈夫当即表示支持,并愿意与她回到家乡共同打拼。
当年,吴红菊一家人回到了远安县河口乡双坪村。“经过市场考察,决定种植红李,发展现代农业。”吴红菊回忆着说。
“当时,宜昌没有红李,只在广州这边吃过。红李好看、皮薄、味香、个大、脆甜,吃过一次我就忘不了那种味道,如果能让父老乡亲们品尝,肯定会受到欢迎。”吴红菊说,“2013年底,我拿出了自己在广州做生意赚的全部积蓄,租赁了400亩地,栽上了红李树苗。”
创业之初,工地上的事情太多了,为了不耽误工期,吴红菊在工地上搭起简易的塑料棚,吃住都在塑料棚里。
那些日子,她白天忙施工,晚上则打着手电筒研究施工图纸,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个多月。“看着栽种的5000棵树苗大多成活了,我感到虽苦犹甜。”吴红菊说。
经历风雨迎来彩虹
创业的道路总是不平坦的。2016年春,一个失误险些让吴红菊几年的付出化为泡影。
吴红菊说:“有一次工人打药时配错了比例,导致喷洒的200多棵树苗上的叶子一夜之间全部发黑掉落,这可把我急坏了。后来,经过果树专家现场查看、指导用药,并在专家的建议下,将树上的枝干全部剪掉,保住了主干,让这些树苗得以存活。”
2016年7月,虽然还未到正式挂果的第一年,但是不少树上挂上了红李,煞是好看。“红李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摘了一颗放进嘴里,甜甜的,跟我在广州吃的味道一样,我激动得热泪盈眶。”谈及往事,吴红菊仍然兴奋不已。
看到了希望,吴红菊越干越带劲。吴红菊通过实践认识到,要想把红李产业做大,就要讲究科学栽培和管理,于是她从网上买来红李栽培方面的书籍,钻研相关的技术,并不断试验。通过学习,吴红菊发现,红李树挂果数量和红李树的枝干长度有关,枝干长了挂果就多,但是过长会导致果肉不甜,影响品质,枝干修剪过短,虽然品质得到保证,但是挂果数量又会锐减。
吴红菊欣喜地说:“实践证明,主枝50厘米开枝,一级枝、二级枝断枝时不得超过30厘米。一级枝每棵树只能留三个枝条。直生枝、背上枝必须剪掉。这样才能保证果树通风透光,挂出的果,果实多、个头大、着色好。”
2017年,是红李山庄家庭农场正式挂果的第一年,当年收获成熟的红李2万多斤,收入30多万元。
共同富才是真的富
吴红菊创业成功了,她没有忘记乡亲们。从回乡栽植红李树开始,吴红菊的所有工人都是聘请村里的父老乡亲,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她也不嫌弃。她说:“只要乡亲们觉得能够出一份力,我就兑现给一份工钱。在农场里,一般的工人年收入有1万多元,熟练工有3万元。”
2017年底,吴红菊主动对双坪村15个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其中,11户贫困户有劳动能力,她就主动邀请他们到红李山庄家庭农场工作。到2018年底,她帮扶的1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60多岁的刘国金是一位聋哑人,吴红菊主动上门邀请刘国金到农场上班。“起初,我是想着让他来果园解闷儿,没想到,一年下来他的收入有1.5万元。”吴红菊说。
2018年底,吴红菊夫妇为了改善刘国金的听力状况,联系了到远安坐诊的宜昌专家,为刘国金检查并配置了人工耳蜗,让刘国金的双耳有了听力。在吴红菊夫妇及大伙的帮助下,刘国金渐渐学会了“好”“我来”“还没吃”等音节。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吴红菊主动关心关爱村里的10名留守儿童,利用闲暇时间到留守儿童家中关心孩子们学习生活情况并为他们送去学习用具。同时,每年组织远安县的女企业家为双坪村留守儿童举行“爱心帮扶”活动,让他们能安心上学。
谈及未来,吴红菊说:“今后将加大对各大超市对接的同时,下功夫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并加大宣传力度,开展采摘体验、乡村旅游、农家乐等项目,延伸产业发展链条,让农场从主打的水果产业深度融合到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记者 龚昌俊 通讯员 朱丽君 可依)
现场评论 假如都像吴红菊
在红李山庄家庭农场采访的时候,正是吴红菊一年一度喜获丰收的好日子,也是她一年一度最繁忙的时候。
吴红菊带着记者在果园里一边参观一边介绍情况时,订货的客商、采摘的工人、旅行社的导游等人打来的电话接连不断,简直令人分身乏术。记者在采访现场发现,吴红菊的身影疲惫、嗓子嘶哑,还要接受采访,心里觉得过意不去,并表达了歉意。
“忙并快乐着!”吴红菊快人快语,一句话化解了记者的尴尬。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乡村要有一批批热爱农村、熟悉农村、关注农村、走进农村、建设农村的乡贤能人,才能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有了更多的乡贤能人主动带动、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并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该不该学习吴红菊?大家都认真想一想:
假如都像吴红菊,深深地爱着乡村,辛勤地耕耘着这片土地,乡村产业发展何愁没有希望。
假如都像吴红菊,心里装着乡亲,心里牵挂乡亲,主动带动、带领乡亲共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乡亲们的困难就会得到解决,乡亲们的致富梦想就会变成现实,乡村振兴就大有希望,时间也可以大大提前。
如何让更多的“吴红菊”回到乡村创业,带富更多的乡亲,推动乡村振兴?为此,各地除了要推动人才返乡创业、立足实际培养本土人才,还要打通人才在乡村工作和生活中的堵点难点痛点,让乡村吸引人,让人才留得住,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