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关乎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衡量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标志。
2017年,宜昌被国务院食安办命名为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5年多来,宜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推进社会共治、提升治理效能,持续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切实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着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10年以来,宜昌未发生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满意度提升了12个百分点。全市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连续七年代表湖北省接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食品安全考核、食品安全满意度连续七年位居湖北省第一。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在全国排名第12位(位居湖北首位)……深化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历程中,宜昌人民切实感受到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带来的美好,心中的民生账本记录着宜昌食品安全稳定向好的点滴变化。
全社会共治,筑牢食安屏障
“原材料购进发票和入库记录在哪里”“出厂检验有哪些流程”……近日,在猇亭区C级包保企业宜昌市猇亭区昌盛白酒厂内,企业包保干部、虎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彭琰走进企业生产车间,了解企业在原材料购进、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等重要环节存在的风险以及应对措施。
这是宜昌落实“两个责任”,建立领导包保机制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10个试点城市之一,宜昌站位高、起步早、抓得实,建立了“书记挂帅+全员参与”的领导包保机制,市委书记与所有市级包保干部签订责任书,全市7593名干部包保主体33596家,督导工作实现全覆盖。今年2月,新纳入“三小”包保主体27193家,包保督导工作加快推进。
农贸市场提档升级 张晓梦 摄
近年来,宜昌全面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32项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将食品安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党委政府工作要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等,强化党政同责,高效高位推动食品安全工作。
宜昌还建立了“各级政府+监管部门”督查反馈机制。组建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纪检监察部门、各级食安办、各级食安委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内的工作组群,对“两个责任”工作推进情况实时公布、实时督办,实现压力层层传导、工作同频共振。
为督促企业更好落实主体责任,宜昌建立了“联巡联控+闭环管理”共同推进机制,研究制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清单》,自2020年开始,连续3年开展“食品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全市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应配尽配,督促指导企业制定《食品安全总监职责》和《食品安全员守则》。
同时,建立了“自查日历+线上督办”智慧管控机制,督促企业运用“鄂食安”系统“自查日历”开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
食品安全事关人人,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为强化社会共治,宜昌建立了“社会监督+志愿服务”共同治理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宜昌市食品安全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宜昌市食品安全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工作规则》等管理办法,聘请100名社会监督员、邀请300名志愿者开展监督评价,聘请48名外卖小哥为“外卖餐饮监督员”,激发多元力量参与社会监督。
邀请监督员参与食品安全生产监督活动
开展反食品浪费宣传活动
2022年11月,吴文曌等21名外卖小哥被西陵区聘任为外卖餐饮社会监督员。“凭借监管部门颁发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证’,我们经常到入网餐饮单位后厨查看商家证照、人员健康证、食品加工制作、清洗消毒等情况。”吴文曌说。
21名监督员“上任”3个月以来,反映的关于餐品包装不规范、从业人员穿戴不规范等食安相关问题已有10余起。
在硬件基础建设方面,投资3.5亿元,建设三峡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检测范围辐射潜江、恩施、神农架等周边地区。投资3亿元的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正加快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1.55亿元,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其中,投资1.3亿元,对城区66家农贸市场改造提质;投资1545万元增加食品快检车14台、快检设备233台套;全市69家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成智慧快检系统,在餐饮集中区建设“1+N”智慧快检室,全市食品快检能力达到每年28万批次。
党政同责、上下同心,为织牢食品安全防护网凝聚起了强大合力。据统计,全市食品监督抽检量达到5.1批次/千人,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全链条监管,严控安全风险
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从食品生产企业到外卖餐饮……宜昌加强源头治理,强化市场监管,严控安全风险,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无缝隙监管体系。
源头严防,产品质量全程可控。春意盎然,宜昌清溪沟贡茶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盔甲看着茶园里的一株株茶树,自豪地说道:“我们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采用的都是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整个生产过程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肥料和农药,产品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都要求零污染。”
宜昌在柑橘、茶叶等特色产业开展“一品双标”(农户标、企业标)试点,农业部门加强“一品双标”企业产品产地环境、农药使用等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强化“一品双标”企业产品入市查验,做到产品质量全程可控、可追溯。在全国率先推行农药经营处方制,实现农业乡镇全覆盖。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累计开具农产品合格证396万张。在全国率先试点无纸化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猪、牛、羊、禽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产品B证在宜昌市全部实现了无纸化流通。
开展食品安全检查
市财政还投入资金1300万元,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市级平台,创建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363家,通过平台可查询基地产品的生产、农残自检、销售流向,实现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踪。
过程严管,问题产品无所遁形。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全面实行风险分级动态管理,督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持续合规。食品生产企业、食品销售连锁企业总部、大型食品批发企业、食品批发市场风险自查报告率达到 100%。
2月15日,笔者在三峡物流园速检中心看到两名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手持试管、试剂,对园区抽检以及商家自己送来的蔬菜水果等进行快检。
三峡物流园是宜昌以及鄂西渝东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日果蔬交易量达2000吨以上,宜昌零售市场80%以上的农产品均来自于此。管住了三峡物流园的食品安全,也就管住了市场绝大多数农产品的安全。
为此,宜昌市在全国率先创新体制机制,在三峡物流园设置园区市场监管所,选配6名监管人员,设置园区检测室,配备快速检测设备,规范推行“四级检测”管控制度,即“卡口速检”、“园内筛检”、“监督抽检”、“疑似法检”,对园内参加交易的食用农产品快检筛查每天不少于120批次,对疑似问题食品,及时送检测机构定量法检。
风险严控,监管跑在风险前面。在消费终端,宜昌大力深入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变传统式检查为全天候监管。在“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上,笔者看到,接入平台的商家有600多家餐饮单位,100多家供应商。餐饮单位联系人、从业人数、日常巡检情况等均有详细记录。
更为重要的是,该平台采用原料采购自动溯源、重要环节检测留样、加工工艺全程录像、违规行为抓拍预警、设备环境传感监测等多种先进信息技术,每天自动采集分析处理保障数据数十万条。对于冰箱、冷冻库、冷藏库等无法用视频监测的区域,则采用传感物联技术进行监控,一旦超标及时预警。
宜昌还扎实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食品安全系列专项行动,排查整改各类问题隐患14.8万个,牢牢守住了食品安全防线。
全方位攻坚,打造宜昌特色
从“神经末梢上”入手,在“麻绳最细处”攻坚。
宜昌在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城市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打造了一批“示范引领”特色亮点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宜昌经验。
如何更巧念好监管“紧箍咒”?
——用好智慧监管。宜昌依托“城市大脑”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小脑”,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和“食品安全智慧保障平台”,运用“鄂食安”系统建立健全追溯体系和信用风险分级管理,“智慧土壤”“智慧种植”“智慧畜牧”“智慧追溯”工程联动并进,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无缝智慧监管体系。
——用好信用监管。宜昌探索“健全机制+信用归集”、“动态分级+信用分类”、“智慧信用+差异监管”、“联合惩戒+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推出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将信用承诺和履诺情况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建立“联合惩戒+信用修复”机制。
如何把好校园食品安全关?
——宜昌实施中小学校营养午餐民心工程,创新“中央厨房+微厨房”供餐模式。全市学校食品安全副校长和食品安全员配备率、校园周边食品摊贩禁售区划定率、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率、校园食责险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家长、师生对校园食品安全满意度达98%以上。
如何有力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宜昌坚持以绿色消费为导向,在全市餐饮行业推行“小碗菜”、多点可退等模式,制定并落实“光盘行动”奖励措施,入选国家第二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开展食品安全“小手拉大手”“晒晒我的光盘行动”“反对浪费、崇尚节约”“三推一禁”等系列主题活动,建立反餐饮浪费的共治格局。通过各项有力举措,全市餐饮单位厨余垃圾减少30%以上,公共机构厨余垃圾量减少三分之二。
如何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宜昌出台支持政策,对星级冷链物流、新增冷链物流设备、新建冷链基础设施、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运营冷链物流体系的企业给予奖励,并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向上争取力度,国家、省、市已累计奖补资金达2.9亿元。“八个规范”(规范冷库设置、规范场所布局、规范管理制度、规范运行流程、规范抽检消杀、规范费用分担、规范问题处置、规范产品销售)的监管经验在全省推广。去年10月,宜昌获批湖北唯一的“十四五”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如何突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宜昌支持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357个,撬动全社会投入资金达58亿多元,依托“宜荆荆恩”城市群区域创新联盟,大力推进食品饮料、农特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迭代升级。
如何保障农贸市场食品安全?
——至2020年底宜昌已完成城区66家农贸市场新建、改造任务,目前已延伸到县(市、区)23家。新建、改造农贸市场面积达18万平米,城区每万人农贸市场使用面积已超过1000平米。城区53家农贸市场完成肉菜追溯系统建设,累计上传追溯信息1.3亿余条,实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风险可控。
……
保障食品安全只有过去时、没有完成时,保障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宜昌将全面压实“两个责任”,切实加强风险管控,不断巩固和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提升“舌尖上的安全”幸福指数,让广大群众香在舌头、甜在心头,美好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三峡日报通讯员 田力 李梦祥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市场监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