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宜昌市委领导率团赴荆州、荆门、恩施,就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进行考察交流。都市圈城市数字转型进展如何?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又经历着怎么样的挑战? 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走进圈内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场。
宜昌 乘“云”直上 向“数”而行
12月22日,正值冬至。阳光穿过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的办公楼洒在地面上,勾勒出一个个日光剪影。
一楼展厅里,工作人员正向外地考察团介绍宜昌市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宜昌市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办公所在地,今年以来,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已接待数百个考察团队。
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 三峡日报通讯员 屈伟 供图
2022年9月,省委将宜昌列为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首批试点城市。一年多来,宜昌按照“小切口”推进有序展开试点建设。一期聚焦城区324平方公里,突岀构建基础平台,推动应用体系化标准化,建立配套体制机制。目前一期建设已通过省专家组验收,并于12月9日启动了市级向13个县市区的试点扩面工作。
9月8日,湖北省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专题会议在桃花岭召开。三峡日报通讯员 雷晓艺 摄
“我们通过整合城市信息模型、一标三实、编码赋码三大内容,构建了数据统一管理、系统统一融合、服务统一发布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底座平台。”宜昌市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陈登宏介绍。
二维码门牌,便是宜昌市在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取得的一项成果。据工作人员介绍,“二维码”门牌是房屋的“数字身份证”,具有唯一性,并严格按照地名地址规范进行编制,包含了房屋精确的地理坐标与空间位置信息,可提供一码多扫、一码通办服务。居民通过手机扫码,可获取基于目标地址、房屋的社会福利、医疗保健、康养服务、子女就学、物资配送等便民服务。
存力、算力、运力共同构成数字基础设施核心底座,是掌握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和构筑新优势的坚实保障。宜昌抢抓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机遇,大力推动存力、算力和运力协同发展,推动数字生产力“跃升”。
“目前,产业园已入驻阿里巴巴、腾讯云、奇安信等企业30家。”园区运营方、宜昌产投集团恒泰大数据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着力构建宜昌智慧城市核心支撑区、数据要素开发示范区、大数据创新创业总部聚集区。目前已启动二期建设,项目投产后,预计产值可达20亿元。
投资55亿元的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是国内首个大型绿色零碳数据中心。2022年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一期建成投产,共有1.08万个2.5kW标准机架,单机柜额定功率达6kW。待整个数据中心三期建成后,规模将达到8万个2.5kW标准机架。
点军区通过深谋细研“算力、算法、数据”三大核心要素,加快智算、通算、超算等算力设施建设。目前,点军宜昌电子信息产业园已吸引了中科曙光、中科睿芯、中科升哲、依迅北斗、智网易联、燧原科技等国内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相继落户。
乘“云”直上,向“数”而行。这些数字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也必将为宜昌市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算力、算法、数据等支撑。
“我们会根据相关精神和要求,持续推动试点工作高质量实施。”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王天皓介绍,宜昌市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进一步完善城市信息模型,持续跟进“一标三实”数据更新及数据编码赋码,完善底座平台工作标准和工作机制。全面有序开展应用系统与底座平台对接,选取“智慧工地、社区微脑、城市生命线”等应用开展试点成果验证。并有序开展县市区统一扩面推广,携手荆门、荆州、恩施共同深化试点协同发展。
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何冠英 通讯员 赵冰晴
荆州 数字“魔力” 激发城市新活力
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荆州大学城数字产业创新中心(一期)熠熠发光。进入中心,拾级而上,科技感扑面而来。
作为全省第二批试点城市,今年11月下旬,荆州启动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明确2024年6月底需完成中心城区集中连片区域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细化“任务书”、倒排“时间表”、制定“作战图”……该市成立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还从市政数、公安、住建等部门抽调36名业务骨干组成专班,分成综合协调、技术保障、一标三实、平台集成4个小组,全部集中在荆州大学城数字产业创新中心(一期)办公。
“我们要用信息化的手段创造虚拟化‘孪生城市’,实现以全域视角一屏尽览荆州全局。”荆州市城运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类数据信息在空间上纵横交错,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通过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处理,在虚拟空间构造相应“副本”来“智”理城市,为数字城市建设夯实底盘。
每日召开工作推进会、到相关部门调研数据、汇总编制各部门基础数据明细、组织人员赴襄阳等地交流学习……专班按照要求,加快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管理系统、编码赋码系统。目前,《荆州市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已出炉,项目设计方案已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同时,已完成城区71.9平方公里白模单体化生产等工作。
加“数”转型,助力城市“智”理提质增效,是荆州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近年来,荆州抢抓国家大力支持“新基建”的机遇,坚持大胆破题、积极探索,不断整合部门资源,打通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壁垒,释放出数字促进城市发展的强劲动能——
基础服务能力不断优化。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项目申报、招投标等多领域广泛应用,实行高频事项电子证照“免提交”;上线“荆州市云上政务平台”,为企业群众提供远程帮办、异地协助办等服务;
数字社会服务普惠便捷。城市服务总入口——“荆州e家”APP上线近2年来,已开通370余项服务功能;智慧健康新模式实现卫生健康数据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覆盖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约2500家;
数字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完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与国家顶级节点互联互通。
荆州大学城科创园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效果图
其间,荆州强化数字城市顶层设计,建设荆州大学城数字产业创新中心(一期),为荆州数字产业创新提供专业平台;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以“城市大脑”角色对城市运行实行体征监测、动态分析、联动处置、应急指挥、综合评价。
插上“数字翅膀”,乘“云”而上,荆州,正激荡着转型腾飞的澎湃动能。
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荆州日报记者 王大玲
荆门 “一网管全城” 治理心中有“数”
“漳河新区双喜街道综合执法中心请注意,在你辖区漳河大道中段(荆楚大道以东),有一辆渣土运输车未采取密闭运输,导致路面严重污染,请即刻前往处置。”近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将在平台上获取的信息,反馈到漳河新区双喜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在得到相关信息后,漳河新区双喜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在1小时内将突发事件处理完毕。
“近年来,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负责‘智慧城市大脑-智慧城管’相关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目前项目已完成园林、市政、环卫、市容、城管执法五大行业应用相关软硬件实施与部署,已在2023年8月初配合完成项目初验,目前运行非常稳定,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中心项目是在荆门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一期)基础上,结合环卫渣土、智慧工地、共享电单车等原有应用系统,整合数字城管应用功能、梳理相关系统数据接口、升级原有数字城管数据体系,实现与其他智慧城市应用全面互通互融,打破数据共享壁垒。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中心按照荆门智慧城市数据标准,接入荆门市区公园、市政设施、环卫车辆等基础数据,汇聚全市城市管理数据资源,共享城管全量数据至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建立了运管服平台与各专业部门工单协同流转体系,形成全业务“一张网”的信息化格局,并以实际使用需求为导向,建设智慧市政、智慧环卫、智慧园林、城管执法、智慧市容五大行业应用,完成园林土壤环境监测装置、智能监测井盖、城区内涝积水监测设备、排水口监测装置、下穿通道监测设备等配套硬件设备的安装,重点解决城市设施部件的管理难题,提升了行政执法效率、城管行业监管能力与便民服务能力。同时与“城市生命线”系统配合,整合气象、燃气管网、供水管网、供热、隧道、桥梁安全等城市安全信息,初步形成覆盖荆门市的城市安全平台,实现对全市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
另外,市城管委深挖智慧城市大脑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应用场景,整合并拓展了3个重点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渣土车管理,在原有渣土车管理平台基础上,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大脑相关功能,实现全市5个渣土公司,141辆渣土车包括运行轨迹、车载视频在内的全面监管;控违拆违,以原有数字城管为基础,增加市民上报、无人机发现等控违拆违发现渠道,提高违建事件的发现效率,从而提高问题处置效率;城区防汛,结合视频抓拍、物联网设备监测等多种方式监测城区防汛状态,并以“平时”和“战时”两种状态处理城区防汛工作,坚决防止汛情的产生与扩大。
结合现场视频抓拍、物联网设备监测等多种方式监测城区防汛状态。荆门日报 供图
下一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将实现跨部门智慧应用的高效协同。与智慧城市大脑项目“视频共享平台”、“物联网平台”、“时空信息平台”、“一网统管”、“城市生命线”等子平台做好协同工作,更加系统、全面地展示城市运行情况,完善监测预警功能,加深各个子平台的数据联通和功能联动程度,提高各子平台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深化“一网管全城”参与程度。结合“一网统管”平台跨部门处置应用场景,深入研究城市管理领域案件的高效处置办法,探索视频自动识别的城市管理案件的处置流程,并制定切实、可靠、高效的处置办法,从而提升案件处置效率,强化城市管理效能。
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荆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中心紧紧围绕打造“精致城市,干净城市”目标,建立起城市管理的“千里眼”,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置,充分运用数字化城管平台快捷、准确、高效的独特优势,不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全力打造干净、舒适的城市环境,为市民群众当好大管家。
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荆门日报记者 龚小强
都市圈最热点
(12·22—12·26)
● 日前,2023年中国“气候好产品”发布及授牌仪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枝江玛瑙米成功获评,这是湖北省第一个获得国家级“气候好产品”认证标志的农产品。
● 12月22日上午,湖北援疆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在新疆博州博尔塔拉宾馆宣布上线启用。据悉,这次援疆项目管理信息平台、指导手册、标识VI同时系统性整体推出,系全国首创。
● 12月23日,2023“畅游荆江”冬泳活动在荆州市沙市区宝塔湾举行,505名游泳爱好者参加活动。本次冬泳全程1.25公里,参加本次活动的运动员,年龄最大的65岁。
● 目前,湖北生态质量达到一类,记录各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50余种,发现鱼类新种6种、昆虫新种4种,湖北省新记录物种68种。
●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对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进行公示,湖北4地入选该名单,分别为武汉市红梯时尚创意街区、十堰市水都花月夜文化街区、宜昌市九码头文商旅综合体、黄冈市东坡外滩。
● 十堰大剧院项目22日正式开工,建设周期约18个月,预计于2025年6月前后亮相。
● 12月23日,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暨签约仪式在潜江举行,标志着“潜江龙虾”发展正式步入科创引领的崭新阶段。
● 2023年,湖北省共有70艘绿色智能船舶先后开工,同比增长超500%。目前,湖北省内电动示范船(含在建)已超150艘。
● 西气东输向湖北日供气量突破3000万立方米,今年截至目前,西气东输武汉输气分公司已向湖北供应天然气超过60亿立方米。
● 近日,中国国家林草局发布首批789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湖北巴东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川金丝猴重要栖息地入选。
● 12月24日,由中铁十一局承建的西十高铁湖北段汉江特大桥P4主塔浇筑完成,标志着国内最大跨度的高铁梁桁组合结构斜拉桥首塔封顶。
● 湖北首条规模化国产光纤激光器自动化生产线在黄石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