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已成为我们每天的日常。可你知道,长江上的船舶垃圾是如何处理的?本报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清运垃圾轻车熟路
11月20日上午,宜昌临江坪江段,百余艘货船停在江上,等候过闸。
“有艘从枝江到重庆的货船需要去收一下垃圾,出发去待检区。”垃圾清运船“亲水环保1”刚停靠在锚地附近,船主张首之便在“净小宜”小程序上接了一单。
“亲水环保1”船舶上,“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接收”几个大字格外显眼。船头的甲板上,放置着蓝、红、绿、黑四个垃圾箱,根据垃圾类别分类投放。
“这是专门抽取其它船上生活污水以及油污、废油用的管子。”张首之指着船头盘放的两套塑料长管和塑料短管介绍。
大约10分钟后,清运船便停靠在需要清运垃圾的货船旁。张首之提着一盘长管,一个箭步跳上货船,轻车熟路地将管子接入货船的生活污水接口,并将另一套管子插入油污接口,将货船上的生活污水和油污水通过排污泵抽到垃圾清运船上。
垃圾交付完成,张首之的手机上收到一张船舶污染物接收电子联单,上面清楚地显示着接收的时间和数量:上午11时,接收生活污水2.6立方米、生活垃圾15.5千克、油污水0.3立方米。
清运量14年间涨6倍
2008年,20岁的张首之加入宜昌一家水上保洁公司,开始了“追着垃圾跑”的工作。迄今已满14年。
“那时候,待闸的船舶比较少,都停靠在宜昌九码头和海通码头上。”张首之说,当时主要清运过往船舶的生活垃圾和废油。清运工作主要靠打电话联系,或者沿着锚地一艘船一艘船去问。一天下来,订单量基本才十单左右。
2014年,他另起炉灶,成立了宜昌亲水环保有限公司,旗下有两艘垃圾清运船,分别在宜昌城区江段和猇亭江段清运垃圾。
2015年左右,宜昌开始拆除沿江的部分码头,待闸的船舶便都转移到了临江坪江段。为响应“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号召,国家和交通主管部门对长江船舶污染物(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排放进行全面治理管控。含油污水全面收集,生活污水施行“零排放”——船上储存、岸上接收。由于之前的清运船船型小,功能有限,张首之便投资500多万元,打造了可同时收取生活污水、油污水、残油和生活垃圾的“亲水环保1”和“亲水环保2”。
为了加大宜昌江段船舶污染物治理,2020年,市政府出台文件,对待闸船舶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实行免费接收,转运处置,唯油污水按单次收费,政府给一定的补贴。“政府有号召,我们当然要积极响应。”张首之笑道。
2021年,“亲水环保1”投入使用,可装载大约160吨生活污水、30吨油污水、10吨残油和3吨生活垃圾。“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都在不断增强。很多船主都主动找我们清运垃圾,平均每天能清运60艘船舶的垃圾,是过去的6倍。”张首之说。
接单方式更智能便捷
近年来,宜昌认真贯彻国家、省、市船舶污染防治相关要求,市内船舶污染物接、转、处运行及其监管机制逐步完善,船舶污染物综合防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2021年,宜昌交付船舶生活污水数量占全长江流域近17%。2022年1至10月,全市累计接收船舶生活垃圾1563吨,生活污水13万吨,含油污水6663吨,各类污染物转处率超95%以上。宜昌市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量稳居长江沿线城市首位,接收量仅次于江苏省全省总量。船舶污染物全面接处、有效治理成为“长江大保护”宜昌担当又一生动写照。
待闸船舶越来越多,张首之的垃圾清运工作也越来越繁重。“好在科技进步了!以前接收订单,基本要靠打电话和上船询问,现在待闸船舶都主动交付垃圾,在‘净小宜’小程序和‘船E行’APP中下单,我们线上接单、点对点服务。”张首之感慨道,过去收了垃圾要手写单子给船主,如今在“净小宜”和“船E行”APP中即可查看电子票据,方便多了。
接近中午,“亲水环保1”载着垃圾回到锚地。待船内各类垃圾装满后,便要转运到中转站进行中转。
“生活垃圾和残油需要转运到红联码头,生活污水和油污水需转运到云池环保码头。”张首之介绍,生活污水由码头接单转运,直接排入市政管网;生活垃圾和残油由环卫部门接单,通过环卫车转运至固废处理中心;含油废水在码头经预处理后,由油罐车转运至炼油厂。
目前,宜昌共有江上垃圾清运船29艘,像张首之这样的从业者有100多人。2022年,省交规院受委托开展宜昌市船舶污染物接转处能力评估,认为宜昌市船舶污染物接转处综合能力总体满足近两年的接转处需求量,且布局合理。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何冠英 实习生 陈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