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穿梭、机器轰鸣、焊花飞溅……初冬时节,沿着351国道五峰段一路向西,境内的宜来高速各标段一派繁忙,正争分夺秒加速推进建设。
若从五峰县城渔洋关往南,便可见到宜张高速项目正逢山开隧、遇水架桥,同样呈现出一派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
宜张高速连通五峰。三峡日报通讯员 杨威 摄
从十年前“无国道、无高速、无铁路、无航道”,到2017年高速通达渔洋关镇,再到今天横贯东西、纵联南北的两条高速加速建设。未来,更有高铁过境并在两处设站……
交通突围,是五峰十年蝶变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五峰勇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脱贫山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十年拔节初长成,正焕发蓬勃生命活力。
格局重构 “搬”出发展新希望
从满眼新绿到鎏金遍野。渔洋关这座生长中的小城显得格外美丽。
如果把目光拉回十年前,站在凉风洞山头,五峰老县城的轮廓一览无余——以天池河为界,最宽处不足200米,最窄处只有60米,城区建设面积仅0.56平方公里。
受地理条件限制,五峰老县城基本无工业,无法辐射带动全县经济发展。2012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五峰排名倒数第5位。
穷在财政、弱在工业、根子在区位交通,如何破局?县城“大挪移”成为五峰蝉蜕龙变的不二选择。
2012年9月,五峰县城避险搬迁正式启动,一张雄伟壮丽的新城蓝图在渔洋河畔铺展开来:10年间,58个大项目,涉及子项目401个,总投资85亿元……在一系列数据的支撑下,民族高中、幸福小学、职教中心、县医院等一大批民生项目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云上五峰”茶商文旅融合产业园、中国供销·五峰物流产业园、洪泰商业广场等产业项目紧随其后跃动渔洋河畔。
外地游客寻味土家宴。三峡日报通讯员 俞杨 摄
回眸老城五峰镇,县城迁移后并不寂寞。道路在刷黑、小区在蝶变、环境在涅槃、房屋颜值在提升……一个“慢生活”的山间小城逐渐明朗清丽。
伴随着县城迁建,五峰交通建设也迎来巨大突破:10年间,陆渔一级路全线贯通;宜张高速顺利通达县城;昔日的泥泞路架起了“百里画廊”经济带——总长约200公里的351国道景观廊道,从东向西一线串珠青岗岭生态茶园、宜红古茶道、柴埠溪大峡谷、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峰国际滑雪场等旅游景点;4条越野探险公路、9条旅游公路次第启动建设,推动五峰全域旅游加速奔跑。
而随着宜来高速和宜张高速湘鄂段加速建设,沿江高铁、呼南高铁加快实施,五峰正瞄准鄂西南交通枢纽目标定位,将“武陵边缘”打造成“前沿”,让“湘鄂交界”蝶变为“交会”。
生态立县 绿底擘画新蓝图
又是一年采收季,五峰农联惠农民专业合作社内一派繁忙,树上的五倍子硕果累累,急待采收;树下的中药材根茎已壮,药香袭人;散布其中的蜂箱中,甜蜜气息溢满山。
别看蜜蜂小,可有大文章。长乐坪镇桥坪村村民张先智感叹:“蜂帮药传授花粉,药给蜂提供蜜源,它们互为依托,我们两头赚钱。”
让张先智感叹的,正是“林药蜂”这一产业模式:农户短期得药、得蜜;长期得林,提高单位面积产出,亩均年收益可达1万元以上。
“林药蜂”只是五峰生态产业迸发活力的一个缩影。如今该县拥有茶园22万亩,综合产值突破40亿元;中药材35万亩,综合产值10亿元;中蜂10万群,综合产值1亿元以上。
五峰青岗岭茶园内文艺表演吸引游客。三峡日报通讯员 杨威 摄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生态立县”战略的持续发力。10年来,五峰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着力点,累计关闭非法矿山企业100余家;先后淘汰煤炭过剩产能42万吨,关闭铁合金厂、亚泰化工和一批“五小”企业,实现整体退出煤炭行业和化工企业归零。
跳出山外,借势借力,五峰迈出了工业发展的关键一步。在五峰民族工业园内,生物医药、珠宝首饰、新能新材、磨料磨具四大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签约项目150个,引进各类企业4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93.39亿元。
茶之乡、药之谷、蜂之家、林之海、氧之源……通过深度推进茶旅融合、农旅融合,五峰先后入围“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县”,还被命名为“世界茶旅之乡”……
在2019年荣获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后,2021年10月,五峰再次荣获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李伦华现场接牌后表示,这块牌子,是五峰十年来坚持生态立县的结果,是全县立足生态谋求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生动体现。
精准定位 “跳”出山门闯新路
作为少数民族山区县,进入新发展阶段,怎样在发展大势中找准定位?怎样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找准方向?怎样推动与帮扶地区和单位的良性互动与互补耦合?怎样推动区域协作?这是五峰必须回答的发展之问、时代之问。
去年7月,五峰县委十四届十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全省中找定位,摒除‘山区发展自闭症’,主动跳出门,主动对标沿海和省内发达地区,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劲头,推动五峰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适应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五峰主动对接武汉市对口支援政策机遇,对标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的差距,融入宜荆荆都市圈,主动走出去与先进地区交朋友、结对子、谈感情,全面展示五峰、推介五峰、发展五峰,推动五峰与发达地区的区域协作、良性互动发展。
2021年7月,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向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严力蛟、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方明等9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颁发聘书,从顶层设计着手破解发展瓶颈。
五峰还建立县级领导“十联”工作机制,组建8大产业链专班和2个督查专班,出台《靶向督查工作方案》,营造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发展的浓厚氛围。
自去年9月以来,五峰内引外联,4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53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迸发出全域竞进的强大气场。此外,装机240万千瓦、投资150亿元的太平抽水蓄能项目正有序推进,力争2023年开工建设。
2021年底,五峰GDP首次突破100亿元关口,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从三类县第22位进位至第16位,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个“世外桃源的土家山寨”,正婀娜生长,呼之欲出。
冬日里的五峰国际滑雪场之夜。五峰国际滑雪场 供图
我眼中的十年
这里的生活“甜如蜜”
打包、分装、发货……11月3日,为了今年的“双十一”,我和社员们在合作社里忙得热火朝天。
我叫周家红,是五峰农联惠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蜂勤人忙日子甜,短短四五年,36岁的我从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0多名社员通过养蜂脱贫致富,生活甜如蜜。
回想当初,因父母患病,家庭缺劳力,住处交通不便,2013年我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只好常年在外打工贴补家用。2015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五峰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养蜂,于是我回到家乡,申请了6万元的扶贫贷款,买来60箱中蜂,开启了养蜂创业之路。
可谁曾想,2015年12月,60箱蜜蜂一次性飞走了10多箱,看着空空的蜂箱,我心里五味杂陈。
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帮忙想办法,为我找来专家。在专家的鼓励和指导下,我一心扑在了养蜂上,通过不断学习实践,逐渐掌握了蜜蜂的生活习性,还摸索出了多套繁殖技术、增产技能和成熟蜜生产工艺,迅速成长为远近闻名的养蜂专家。
靠着起步的60箱蜂,通过翻倍繁育种蜂和蜂蜜的销售收入,我在2016年纯获利4万多元,全家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成为苏家河村首批脱贫示范户。
尝到甜头的我坚定了信心,2017年成立了五峰农联惠农民专业合作社,我心里想:“自己脱贫了,还要带着父老乡亲一起致富。”
2018年,五峰创新提出了“经济林木+中药材+中蜂”的“林药蜂”立体种养模式。我大胆尝试,开始探索实践这种高效养蜂模式。
生态五峰 。三峡日报通讯员 陈许腱 摄
当年,我带领的合作社与村里20户易地搬迁贫困户及17户重度贫困户、村委会签订中蜂代养三方协议,大大激发了乡亲们的积极性,也带来了蜂蜜的增产丰收。
2019年,通过市场调研和市场反馈,我升级包装,注册品牌,对产品进行分级分类,打造出五峰五倍子蜂蜜、长乐坪玄参药蜜、壶瓶山森林蜜等特色产品。
探索建立了电商团队、旅游+农业+线下体验基地、智慧定制+订单农业,开设抖音短视频、公众号等平台,还摸索出蜂箱认领、旅游伴手礼、832平台等营销模式。
经过不懈努力,当年合作社和乡亲们的3000斤蜂蜜卖完了,我心里踏实了,领到钱的乡亲们笑了。
到2021年,合作社养蜂总规模2780群,直接发展社员285户,2021年实现销售总额400万元,线上销售近200万元。主产区苏家河村养蜂1200群、种植林木1200余亩、中药材1300余亩,全村林药蜂综合产值预估近700万元。
在探索实践和带动村民的同时,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全国蜂业扶贫攻坚之星”、湖北省“优秀蜂业合作社”、宜昌“市级示范合作社”。我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先后获得宜昌市“职业农民标兵”、宜昌市“百佳农民”,五峰“养蜂标兵”“先锋力量、感动茶乡人物”“第五届乡土拔尖人才”等荣誉。
“这里的生活甜如蜜”,农联惠农民专业合作社“林药蜂语”示范养殖基地中,这八个大字格外醒目。
站在为加深游客体验而搭建的景观台远眺蜂园,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下一步,合作社还要建立“山区绿色工厂”,努力打造山区特色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产品互联网营销基地和避暑休闲农文旅康养服务基地,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记者手记
身在大山 心向沿海 路在脚下
身在大山,心向沿海;前路漫漫,上下求索。
纵观五峰发展史,不难发现,五峰干部群众虽然身处大山,但素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的精神。
过去十年间,五峰办成了脱贫攻坚、县城搬迁、飞地建园、交通巨变、生态领先等几件大事,重构了发展格局,改写了五峰历史。这一切,都离不开思想观念的持续解放。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任务,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2021年五峰县委十四届十七次全会明确指出:虽然身在大山,但要心向沿海,借势借力、借脑借智,推动全县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一场以“身在大山 心向沿海”为主题的思想解放大讨论热潮持续激荡土家山寨,18名行业领军人物被聘为五峰高质量发展顾问,引导全县上下主动跳出山门,打开心门,震醒脑门,凝聚起“五峰发展有我”的思想共识。
在“四五”发展战略下,“一茶两中、生物医药、新材新能、珠宝首饰、磨料磨具、全域旅游”八大产业生机勃勃;高铁、高速、抽水蓄能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新的时代答卷正在奋力谱写,新的美好画卷正在共同缔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勇闯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五峰早已做出了富有时代精神的腾跃之势。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唐和清 梅云雄 田东明 通讯员 王登府 胡鹏 张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