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远安桃花岛生态公园。远安县委宣传部 供图
国庆前夕,记者走进位于远安航天动力材料产业园的天元(宜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夹杂着阵阵机声,天元航材集团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技术研究院院长、天元(宜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齐永新介绍:一期年产2000吨AP产品生产装置处于满负荷生产,产品供不应求;二期年产3000吨AP产品项目今年已正式投产运行;三期年产5000吨AP产品项目环境安全预评通过,计划年底建成验收并投入运营。
落户远安7年,已经迈出三步,成长为国内该领域的头部企业——天元新材料项目正是远安向“绿”图强、提升科技创新活力的一个写照。
过去,煤矿、磷矿是远安之傲、财政之靠。然而,资源型县域经济很难走远,也不符合新发展理念。抉择之间,远安跳出煤磷依赖,高看生态资源,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新空间,将优势变强势、特色成亮点,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融共生、互促共进。
为此,远安推进煤炭去产能和磷化工转型升级,全县213家煤矿全部关闭退出,磷矿年开采能力由1000万吨大幅削减至277万吨。精准谋划发展定位,合理布局以商业航天动力、智能装备制造、矿产开发利用为主导的绿色工业体系,不断降低磷化工、建材等传统资源型经济比重。
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持续实施,麻坪、高烽、鱼林溪等绿色矿山加快建设,磷矿现代化开采集群逐步形成。东圣化工、西部化工积极转型,2家企业磷石膏制酸联产水泥项目扎实推进,磷化工绿色化、标准化、智能化改造提速前进。大力实施工业技改,仅去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6亿元,吉星化工、永安车桥、人福药业、广宜服饰等企业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科技创新澎湃高质量发展内在动能。远安纵深推进航天产业,签约航天类项目6个,累计签约投资7.25亿元,航天科工商业航天动力产业园项目(白洋)、航欧新材料、聚酰亚胺项目加速推进,航泰科技在建项目投入使用。装备制造产业加速集聚,新引进项目11个。清洁能源项目稳步实施,页岩气开采项目即将实现商业利用,宝华寺抽水蓄能项目即将开工建设。目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30家。
青山绿水间,良好的生态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远安将农业种成风景、矿企引向景区,乡村旅游在全县旅游业中占比70%以上。去年接待各类游客90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 32%。近年来,多家磷、煤两矿企业转型投资300多亿元开发各类旅游项目80余个。
经济发展“掘金”绿色产业,生态底色更加亮丽,民生福祉也大幅增进。近年来, 远安统筹推进山水林田库一体化保护修复,持续开展蓝天、净土、碧水保卫战,沮河、黄柏河、漳河出境水质长期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沮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全国河流型湿地典范,2021年远安空气优良天数341天,优良率为93.4%。全县已经实现“群众满意医疗机构”全覆盖,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升高比例达97.9%。去年,远安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9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26元,位列全市山区县第一。
向“绿”图强,绘就诗画远安。近年来,远安先后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生态林业建设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等殊荣。(记者李玉林、龚昌俊、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