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风送爽。近日,宜都市松宜矿区陈家河煤矿旧址迎来一批故地重游的老矿工。从陈家河煤矿退休的老同志张宏强不禁感叹,搬离陈家河仅5年时间,这里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家河煤矿于1970年建成投产,是湖北省松宜煤炭矿务局下属矿井之一,因储量丰富、品质上乘,是松宜矿区产量最大、职工最多的矿井。
“这里原先是办公楼,远处是滑煤仓。山上4栋是职工宿舍,矿上效益最好时,这里住过1000多人。”10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松木坪镇双井寺村的陈家河煤矿采访时,张宏强站在封闭的矿洞前感慨,现在感觉眼前的一切都变了,又好像没有变。
时光回到2017年,因资源枯竭和国家产能政策调整,陈家河煤矿作为矿区最后一个矿井永久性关闭,这标志着松宜矿区百年煤炭开采史的终结。
因陈家河煤矿远离城镇四面环山,进出仅1条狭窄通道,煤矿关闭后失去生产资料和经济来源的矿职工陆续搬离矿井,有的异地搬迁至集镇,有的返乡,有的则被迫踏上外出务工之旅。
一时间,陈家河煤矿从红火的煤炭生产基地变成废弃的工矿场地。近20万平方米的国土资源荒废,3.8万平方米的工矿厂房闲置,无人看管的房屋面临开裂、倒塌,堆积如山的煤矸石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成为塌方滑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同时,在过度煤炭开采中,地面塌陷、地底空洞造成水系破坏,矿坑直接关闭,影响矿区及周边村组群众的饮水、灌溉,一系列地质环境生态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矿区平安稳定重要因素。
2019年,湖北省长江三峡地区地质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正式立项。至此,陈家河煤矿迎来新的转机。
为清偿生态环境历史欠账,彻底消除隐患,松宜矿区紧抓机遇,积极申报实施松宜矿区地质生态环境恢复工程,争取中央及省市各级配套资金近1.4亿元,对“七矿三河两区”进行系统修复,陈家河煤矿是治理点之一。
经过科学研判评估后,松宜矿区通过平整工矿地、清运弃渣堆、造林复绿等手段消除地灾隐患。为促进老旧矿区可持续发展,矿区积极招引第三方运营团队,在成功修复治理后的陈家河煤矿建设采煤研学基地,并留用工矿厂房,修缮改造成特色民宿和教育实践展馆。
与此同时,松宜矿区还大力挖掘工矿文化,总结凝炼出“战天斗地,浴火重生”的松宜精神,丰富矿山生态修复文化内涵。建成后的研学基地将具备研学、亲子游、民宿康养等多种功能,目前该项目处于试运营准备阶段,将于2023年元旦前后试运营。
时至今日,张宏强已在位于松木坪镇的廉租房小区安享晚年,那个他曾经奉献血汗和青春的陈家河煤矿历经沉浮兴衰,在新时代洪流和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展现出新的生机。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蔡昶 通讯员 李艳 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