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企业家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
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06个,协议总投资6668.47亿元,两项指标居全省市州第一;全市新开工入库亿元以上项目614个,位居全省第一,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8个,占入库项目总数的7.81%……
一串串亮眼数据折射出我市近年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活力不断激发,发展潜能加快释放。
为企业发展“硬核”护航
9月27日,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园邦普循环项目在宜昌高新区试产,交出了52天开工、300天试产的答卷。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长东在试产活动致辞中大赞“宜昌速度”“宜昌实力”“宜昌担当”。
客商给出的好评,是宜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带来的成果。
近年来,宜昌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对标国内一流,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精心筑“巢”,待“凤”来栖。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市级党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市委组织部选派417名联企干部,安排334名包保领导到711家重点企业开展驻企服务;
建立“1+5+N”营商环境问题投诉联动机制,形成“监督—曝光—整改”工作格局,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体制机制保障;
出台《宜昌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激励和责任追究实施办法》,构建推动党员干部干事担当作为的机制……
“政府作出的承诺和政策,就是‘砸锅卖铁’,也必须坚决兑现。”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各地各部门出实招、动真格,营商环境好了,企业发展信心更足了。
为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2021年,宜昌市27个项目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名单,数量全省最多;营商环境评价持续进位,位居全省市州首位,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营商环境排名靠前,离不开我市加快建立健全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
——出台《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为优化完善营商环境体制机制,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出台《宜昌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发布78项证明事项的市级告知承诺目录清单,全面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优化“减证便民”服务;
——制发《关于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及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备案制度的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减轻执法行为对市场主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聚焦市场主体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营商环境腐败和作风问题,各地各部门纷纷向损害公平法治营商环境行为“亮剑”。截至今年8月,共查处涉及营商环境不担当、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问题68个,处理处分120人。
为市场主体“加油助力”
只讲怎么办,不讲怎么难。
聚焦企业需要破解的痛点、难点、堵点,宜昌推出了一项项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为企业“减负”,让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
持续精简审批环节,出台若干降成本措施。全市99.3%的事项实现“一窗通办”,99.8%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电力到户均价每千度642.93元,全省最低。用水、用气费用获得指标全国优秀。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创新探索实施“标准地”出让改革、区域性统一评价改革;“六多合一”改革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劳动力市场监管改革、“信易贷”等经验模式在全国推广;涉税执法容缺容错机制改革案例入选商务部第三批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
持续优化项目服务。将服务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项目时探索实行的“4个+”运行机制制度化、常态化;将10亿元以上项目纳入在线监测,对50亿元以上项目实行“指挥部+主动认领”推进机制;利用 “城市大脑”智慧系统“挂图作战”,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对所有亿元以上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
今年,宜昌在全面落实国家、省系列助企惠企政策基础上,还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出台“纾困帮扶40条”,给予企业真金白银支持。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谭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