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相约宜昌 共创未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峰论坛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上,协议总投资749.5亿元的43个项目“牵手”宜昌,这是市招商局“让党徽在招商一线闪光”党建品牌引领保障作用发挥的生动实践。
建强堡垒 把支部建在一线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 4月10日,在京津冀片区招商小分队驻地,招商系统14名党员在京津冀片区产业链招商专项行动临时党支部书记赵勇的带领下,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集中学习结束后,与会党员就近前往国家博物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永远在路上,是招商人的工作常态。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招商引资争夺中,时刻保持高昂斗志?市招商局党组书记陈华介绍,抓好党建是最强保障。
市招商局现有在职干部职工29人,其中党员23人,高峰期外出招商人员达到21人,外出招商频次高、时间长、地址分散且难以集中,导致党建活动难以开展。
为破解这一难题,市招商局打造了“让党徽在招商一线闪光”党建品牌,规定凡异地招商15日以上,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招商小分队均设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党建活动紧贴招商活动同步推进。
局机关党总支强化保障服务作用,制定建立“临时党支部组织框架”,列出“临时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清单”,建立学习交流群,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学”、离乡“不离学”、招商“不误学”,将党建工作化为推动产业链目标企业攻坚的内生动力。
陈华介绍,通过探索在招商一线成立临时党组织,让招商人“路上学”“线上学”,激励党员招商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建工作成为推动招商引资发展的坚强后盾。
深度融合 将组织生活落实在一线
“招商引资,既考验个人政治能力,也考验专业素养!”4月16日,珠三角片区产业链招商专项行动临时党支部书记郭英琪,在与随同驻点招商的其他几位党员同志交心谈心时说。
在他看来,引项目决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捡到篮子都是菜,首先需要从源头判断,招引项目是否符合当前产业方向,是否具备落地条件等,否则便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支撑这些源头判断的,则是招商干部们的能力本领。本领怎么提升?临时党支部的作用,便得到了充分发挥。
“我们把提升学习本领,增强政治能力,作为党建引领招商引资的首要工作来推进。”郭英琪所说的学习,绝不是空呼口号。在他看来,要想招来大项目、好项目落地,首先必须了解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必须清楚宜昌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还需要什么。
因此,在驻点招商过程中,深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研究,并找寻如何通过招商引资,推进宜昌更好服务和融入这些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支部党员日常必须学习的重要课题。
然而,让项目签约落地,涉及行政审批、产业政策等,招商专员身处一线,必须对宜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各类惠企政策了然于胸。
“这是我们支部搜集的产业发展政策文件。”打开珠三角片区产业链招商专项行动临时党支部钉钉群,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必须掌握的政策文件均在其中,方便招商干部们及时学习。
他介绍,不仅如此,市委、市政府的日常安排部署,支部群也会第一时间分享,以确保招商引资工作时刻围绕中心大局进行,实现“规定动作不走样”和“自选动作有特色”。
党员带头 先锋作用发挥在一线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2020年,疫情来袭,招商引资工作一度按下暂停键。但所有人都知道,危中有机,谁能把握住,便能赢得招商引资的主动,做到化危为机。
经过分析,全市招商系统党员干部敏锐察觉到,在疫情防控和外贸影响之下,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招商迎来了机遇“窗口期”。但“封城”状态刚解除,外出困难重重。一边是不可多得的窗口,一边是挑战重重的难关,一批党员站了出来。
市招商局党员郭英琪在其父亲重症监护期间,仍坚持工作在招商一线。枝江市招商党员汪鹏放弃陪伴即将高考的女儿,带头出征……全市百余名招商干部背包从深圳转战上海两个“战场”,连续40多天在外招商,开展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百人攻坚”行动。
2020年,通过集中行动共外出拜访重点目标企业159批次2052家,跟踪有效项目信息1058个,已签约项目127个,签约投资总额621.99亿元。产业链招商工作经验在三季度全省招商引资现场会上进行典型交流发言。
处在疫后重振关键期的宜昌,产业链招商集中行动已打响,招商干部们马不停蹄赶赴“战场”,连续作战、不胜不休。
“出门在外,总有奔波之感,但支部的存在,又让我们有家的感觉!”党员梁海介绍,临时党支部把大家聚在一起,大家有困难一起扛,心理上有了归属感和荣誉感。
凝聚力激发无限战斗力。今年一季度,全市新签约重点产业项目397个、增长148.1%;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91个、增长85.71%;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13.41亿元、增长151.70%。(记者 熊东华 通讯员 王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