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大英博物馆”唤醒青年一代的家国担当

2023-09-08 14:26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审核:熊鹏

“从哪来回哪去。”“你要带我回中国吗?”近日,一部短视频剧集《逃出大英博物馆》在各大媒体平台火爆出圈。该剧用“文物拟人”的方式,讲述了从大英博物馆出走的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为人形,在异国他乡巧遇记者同乡,历经艰难归国的故事。短短三集故事,以家国文化、历史传承为主线,以其独特的立意、用心的制作和深厚的文化情怀引发了观众强烈共鸣,让越来越多的网友关注到失散在外的文物,“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文物”词条登上热搜第一。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该视频的出圈很大程度得益于对主角“小玉壶”拟人化的创作手法,让无生命的物品有了生命,把文物流落海外的抽象情绪,变成了可见可感的具象画面,一击即中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当我们看到灰头土脸的“小玉壶”在伦敦接头流离失所,听到她感慨“这么大柜子只住两个人”的殷羡之语,没有一个人不会在这一刻泪流满面,瞬间的血脉交融无需言语表达。“家人”“回家”这些关键词伴随着归属感和安全感,唤醒了观众的民族情感。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大多电视剧集和短视频还在沉溺甜宠玛丽苏、宫斗宅斗等题材时,《逃出大英博物馆》让我们看到了短视频新的方向和青年一代博主的担当。“是一场盛大的、浪漫的、震撼的大洋彼岸中华文物奔赴之旅”,这些从事自媒体的年轻小伙伴充满对历史和传统的热情,对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视。从回应线上网友的留言期待、UP主亲自操刀原创剧本,到主创团队推掉商演远赴英国取景拍摄、独具巧思的妆造和构图,这部短视频的创作带给了我们太多惊喜,也收获了沉甸甸的关注。“文物无声,但历史震耳欲聋。”带着赤诚之心,《逃出大英博物馆》团队用自己的行动唤醒国人的群体记忆,让那些文物再次被拂去尘埃,走入大众视野。

千古艰难今已逝,留存文物永流芳。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说过:“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每一件文物瑰宝,都是千年历史的见证者,其形不仅展示了千年前巧夺天工的工匠技艺,其魂更是承载了灿若星河的文化印记。而我们视若珍宝的文物,在大英博物馆被偷走交易、被杂乱堆置,用编号代替名字和来历,如雨打浮萍、无枝可依。“小玉壶”说,这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带大英博物馆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回国。通过“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这个小切口,这部短剧将渴望“文物回家”这种深沉而隐秘的情感表达出来,更将我们深切的民族情感凝聚于此。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我们期待,《逃出大英博物馆》唤醒的一腔热忱,不会停滞于自我感动,而会转化成青年一代对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的重视和行动,让国宝归故土,让文化永流传。

作者:夷陵区龙泉镇人民政府 向路丹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