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含绿量”和“含金量”同步提升

2021-10-25 11:31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覃江云  审核:刘小凡

10月19日,长江经济带省市政协“共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共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举行,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再次获得高度评价,湖北省长江大保护也取得明显成效。改善生态环境和稳步发展经济二者并不矛盾,而是可以良性互动、相融共生的,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两手抓”,实现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和“含金量”同步提升,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深化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确保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共赢,首先就是要转变经济建设首位的惯性思维,深化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绿色发展的社会氛围,这是利在千秋的丰功伟绩。比如,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脏乱污”治理,切实做好“还绿”工作,实施一系列考核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严防破坏环境的行为等等。在此基础上,探寻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培育壮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如绿色旅游、生态农业等,应用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增加科技含量,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高质量创新绿色技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期,迫切需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再次强调了践行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自是不言而喻,高质量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制度法规保障,为生态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这表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根结在于制度。比如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对土地、水资源的利用有具体的管控措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采取负面清单模式等,从制度层面加强兜底保护作用,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绿水青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利在千秋,只有加强制度管控,形成有法可依的模式,才能做到不触碰红线,才能做好生态保护,切实保障民生,为民谋福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不能割裂进行,我们必须注重二者的协同关系,注重其联动发展,将生态价值真正转化成经济价值,同步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和“含金量”。

姓名: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人民政府 谭雪玲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