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食品安全,莫让舌尖之“鲜”变成社会之“险”

2021-08-30 15:45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覃江云  审核:廖全

人均方便面消费量位居全球第一的韩国,因一家知名方便面企业出口到欧洲的产品被检测出致癌物质严重超标148倍的事件而引发关注,“食品安全”这一话题也再一次刺痛着人们的神经末梢。织牢食品“安全网”,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已刻不容缓。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本是消费者最基本、最纯真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最排在首位的便是“生理需求”,换句话说,一个人只有在生命存续的状态下才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作为理性的消费者,在考虑商品价值的同时更会关注其使用价值的合理性,就食品而言,安全便是其使用价值中最重要的思考因素。安全有保障的食品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它是“民之根本、国之大计”,一丝一缕、一粥一饭都不容小觑。早在周朝,《礼记》中便有记载:“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以防止未成熟的果实引发食物中毒。唐朝时,若是食品变质仍在销售,商家要受仗打之刑,致人死亡者,则要被判绞刑。而今,我国也在保障食品安全上动真碰硬,仅2020年查处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就有28.62万件,切实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夯基垒台、保驾护航。

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应是生产商最庄严、最郑重的承诺。诚信经营,保障商品货真价实,是一个企业首要的社会责任。倘若商家罔顾自身责任,仅仅追求资本利益,不顾消费者的需求利益,就会在物欲的洪流中迷失方向。更为严重的是,此举还会引发信任危机,对社会诚信价值体系造成破坏,贻害无穷。三鹿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事件所敲响的警钟仍在长鸣,商家切不可“勿以恶小而为之”,为了一时的利益铤而走险,弃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商家主动扛起责任大旗,保证食品的同时,还应见贤思齐,为同行树立好榜样,古有孟信宽厚诚信,坚持不买病牛的故事,今有盒马生鲜宁可被人批评浪费食物,也绝不卖过期食品的坚守。筑牢责任底线,不做危害他人健康的事情势在必行。

织牢食品安全网,需社会各界共同发力,没有人是旁观者。让老百姓吃的放心,保障他们舌尖上的安全,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是“守门员”。消费者自身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避免侥幸心理,在购买商品时认真检查其生产日期,对于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的商品坚决抵制。尤其在网络消费、直播带货日益盛行的当下,提高辨识能力,练就一双识别食品安全的“金晶火眼”显得尤为重要。商家应提高自身的社会认知,注重提升产品的质量,以安全可靠的食品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以高度的安全意识来“圈粉”,让更多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这样的经营之道,才是一条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在制度层面上,应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对违反食品安全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震慑效应。运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对食品的生产、销售进行信息溯源,杜绝食品安全出现“真空地带”。还要加大舆论宣传,对“黑心商家”及时曝光;在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完善投诉机制的基础上,形成社会合力,营造人人都是食品安全“监督员”的良好氛围。

保障食品安全,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体现,是利于千秋万代的必然选择,没有“过去式”,永远在路上!只要我们携手一道,同筑食品安全保障网,“不再担心,吃的放心”的美好愿景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兴山县古夫镇麦仓村 宋正殿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