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为互联网APP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021-07-21 11:15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覃江云  审核:廖全

7月7日,有不少网友发现,滴滴出行app在其官网正式下架。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因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宣布对其进行审查,暂时暂停新用户注册。

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就是针对app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强制授权、过度索权等问题,对症下药给出的一剂“良方”。当前互联网app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有一些企业铤而走险,借助大数据实现精准“杀熟”,成为一些互联网企业谋利的重要手段,这也成为企业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等问题上屡教不改的主要原因。滴滴出行app下架等事实证明,无视公民权益,以利益驱动为导向,注定不是企业长远的发展之计。

互联网绝非法外之地,互联网app良性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近年来,网信、公安、市场监管、工信等部门不断强化网络安全审查,陆续制定了一些相关规定,都是对这个领域的有效探索。作为新兴行业,互联网app产品多而杂,用户群体基数不断增多,风险隐患复杂多变,种种情况无形中加剧了监管难度。面对互联网app的野蛮生长,相关部门应该抓牢“法治”这个牛鼻子,以法规范行业行为,依法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针对用户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或可尝试分行业、分领域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从注册、备案、审核到运营或退出,法治应该贯穿于监管过程每一环节,以此清除监管灰色地带。执法上,也需要建立一套严密完整的体系,适时给予违法企业曝光、约谈、下架、罚款等处罚措施,形成震慑,营造网络执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绿色生态环境。

互联网企业代表着时代的新风口,严格监管执法也是在给这些企业提个醒,关键时刻企业更应彰显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不仅要求app开发运营商以身作则,自觉保障用户网络安全及隐私合法权益,立好行业规矩,守牢网络安全底线。同时,各应用平台也要把好关口,完善app隐私检测、安全风险识别等机制,在开发者身份信息、app内容信息等方面强化审查,及时回应影响用户安全的举报线索,共同营造让人放心、安心、舒心的网络空间。

每一位网民都是互联网的最小分子,但聚合起来也能形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引导广大网民依法上网,发挥互联网这个最大增量的作用尤为重要。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人人皆网民,我们肩上都有一份守护清净网络环境的责任。每位网民都应该在法律法规的范畴内科学文明用网,自觉传播社会的真善美,抵制暴力、色情、谣言等不良信息。面对不实信息或真假不明的信息,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不做谣言的传播者。

加强网络监管,并不是要限制其发展,而是为了促进其科学、安全的高质量发展。用严于律己的做法展现高度负责的态度,着力于打造消费者满意的网络产品,应是每一个互联网企业矢志不渝的追求。

作者:猇亭区委网信办 余文婷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