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让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创作者

2021-05-19 11:07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覃江云  审核:龙怡洲

近期有一部叫《小舍得》的剧特别火,很多家长和剧中人物产生了强烈共情,并由此衍生出了新的网络词汇——“鸡娃”。其实细想,身边的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鸡娃”。

“鸡娃”的产生,和另外一个词“内卷教育”是分不开的。

“内卷教育”的本质,是一群人为了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每个人都付出更多的受教育成本去争夺资源而形成的严重内卷。具体就是靠课外班、辅导班、培训班等形式压缩孩子的休息时间,转化为学习优势,去争夺教育资源。

其实从具体社会观念分析,“鸡娃”的原因,在于家长的焦虑。而焦虑的产生,在于家长所不能接受的“不确定性”,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的无法耐受。所以,家长从自身经验唯一看到的“确定”——好成绩等于好大学,好大学等于好人生。

同时因为内卷教育,其他抱着理性和长远教育观的家长,在看到别的家长急起来,自己也无法淡定,加入“鸡娃”行列。导致了教育教育理念行成了“劣币”驱“良币”的形式。

这个伤害是不可逆的。

但孩子童年的玩耍仅仅是玩耍吗?减少孩子休息时间,孩子损失的不仅仅是玩耍,更多的是孩子内在的心理资源。

孩子日渐丢失的活泼好奇,取而代之的是对学习的厌烦。孩子被消耗的自主性、自驱力,取而代之的是孩子的习得性无助。孩子逐渐失去的对内在自我感受的信任,取而代之的是外在、物化的批判标准。

而心理资源,如同植物需要阳光,人需要喝水,心理也需要养分,人才能够持续有活力。

功利性“鸡娃”,其带来的恶果是面向孩子的未来的。因为没有心理资源的滋养,学校自杀频发、抑郁症低龄化越来越严重,大学之后荒废人生愈演愈烈,什么都不会的妈宝越来越多……

给孩子一些自主性,同时去承受一些“不确定性”。不焦虑,静心下来当一个爱人者、支持者,而不是主导者、催促者、决定者。

同时让孩子在兴趣中找寻人生的乐趣,让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创作者。和孩子一起快乐长大。

作者:伍家岗小学 李晴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