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水美乡村建设既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一招,也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好共同富裕之路的生动实践。
远安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定不移建设美丽家园,2022年6月获评全国“水美乡村”优秀县荣誉称号。当前,远安提出了打造湖北“安吉”,勇当全省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新标杆的目标,水美乡村建设更是重要抓手。我们需要在进一步巩固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守“绿”创新,持续建设绿色生态、提升绿色经济效益、完善绿色发展措施。
创新流域治理监管手段,持续建设绿色生态
加强水美乡村建设,要切实做到心系民生治水,在继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乡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的基础上,强化流域治理,把健康还给河流,把福祉留给人民。一要创新流域治理模式。要进一步探索全境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系统治理模式,不断创新流域精细化治理模式,探索聘用“流域环保管家”,实现每一米流域岸线都有人管护,建设健康河流与示范河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二要创新流域管理机制。进一步夯实工程建管时建立的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各负其责、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持续创新河湖管理、细化各级河库长管护责任体系、强化分级分部门管理责任制,通过信息调度和落实责任清单,持续开展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三要创新监管手段。进一步提升智慧化管护平台建设,通过无人机巡查、人工智能等,对全境流域河道实现全天候监控全方位管护。增加各河长办对农村流域治污的巡查频率,不断夯实污染防治成果,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为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提升绿色经济效益
加强水美乡村建设,必须切实做到倡导绿色亲水,做好水美乡村与乡村振兴的结合文章,拓宽“两山”转化的远安路径,推动经济发展。一要创新生态农业模式。充分发挥农旅结合发展格局带来的优势,持续推进“1+N”产业发展新模式,利用农产品集约化、生态种植技术来提升“瓦仓米”“远安黄茶”“远安香菇”等生态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不断提升远安特色农业的品牌建设。二要推进工业绿色转型。要持续引进实力雄厚、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绿色项目落户远安。全面推进“4+4”绿色工业体系,提档升级传统类产业(磷化工、新型建材),抓好能源、工业、建筑等重点领域资源节能低碳。推动已有风电、页岩气、抽水蓄能等产业,充分开发清洁能源,打造水平高、规模大的磷矿磷化精细化工园,建成全国重要的航天产业基地,进一步夯实工业经济基础。三要精细发展全域旅游。绘制全域旅游更美画卷,要始终坚持 “全域旅游富民战略”,充分激发旅游“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引领效应。要在旅游产品供给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上进一步发力,不断提质增效。
完善绿色发展措施,突出绿色宣传引领
加强水美乡村建设,必须真正实现全县一盘棋,切实做到完善机制管水,结合当前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做到四方联动治。在党委统揽、政府负总责、政策引领、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前提下,引入社会资本与民间力量,党群一条心,善作善成。一要强化政府的守门员角色。牢固树立流域思维,统筹全县发展大局进行规划,建立长效机制,继续筛选待引入的社会资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建后管护人员、资金落实到位,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强化执法力度。二要创新宣传引导方式。强化正面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报道绿色发展、水美乡村的远安实践,多途径立体化展现 “山区市县水美乡村试点示范”的“样本”。组织各类宣讲团队,结合生态农业、文化康养等社会热点资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群众对绿色发展成效入脑入心,让生态环保理念深入骨髓。
(中共远安县委党校 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