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热腾腾的包子铺,让聋哑人找到人生价值——无声“慢娃儿”走红枝江城

2023-07-04 20:36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罗丹燕  审核:金睿

“慢娃儿”们正在专注包包子。(视界网 张代榕 摄)

夏夜,滨江小城枝江喧闹起来。不少餐馆的餐桌上,都有一道热气腾腾的当地网红主食——慢娃儿包子。

慢娃儿包子,出自一家名为“慢娃儿”的包子铺。这间包子铺约30平方米,位于枝江市前进路与胜利路交会口,它看似普通平常,走进去就会发现其特别之处:现场异常安静,除了机器声偶尔作响,几位年轻人没有言语,而是通过眼神、动作相互交流并默契配合。

包子铺的主人是5名“慢娃儿”,平均年龄不到25岁,聋哑人。身处“无声世界”的他们,如何把一间包子铺运转起来,并成功把产品打入市场?6月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枝江,走进这群“慢娃儿”,探访无声的包子铺。

一次毕业生调研引发忧思——

年纪轻轻怎能躺平?

透过玻璃,包子铺操作间里动静尽入眼帘,杨兴链等4名“慢娃儿”专注于手中的面团。20岁的杨兴链一边摇头晃脑,一边在手上捏出大小均匀的包子褶。闲下来,当记者问他喜不喜欢做包子时,他食指与中指相搭,在空中轻轻点动,这个动作表示“是”。

“慢娃儿”们专注垂眸,面团在手中被一捏、一揉,一个个精巧的包子就成了型。

包子铺前厅,则是柳晓倾的工作阵地。她今年30岁,既是销售员又是发货员。幼年发烧致使她重度听力残疾,但聪慧的她已学会看口型读唇语。顾客进门,她便笑容满面,紧盯顾客口型判断顾客需求。

包子铺是怎么开起来的?

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周延清,是包子铺的幕后军师、帮扶者之一。

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招收聋哑、智力障碍或有自闭症的孩子。几年前,学校开展一次调研,对50余名毕业生生存状态摸底,结果令人痛心: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只有不到10人能够自食其力,很多人难以融入社会,呆在家里“躺平”吃低保。

“年纪轻轻怎能躺平?”周延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决定为高中班残障学生开设职教课,帮助他们练就一技之长。2019年,以中式面点为主打的职教课开始了,杨兴链就是首批学徒之一。

听不见,说不出,这些学徒学得非常慢。包子皮要擀得中间厚、边缘薄。这细微的厚度差距,他们很难准确把握。起初他们擀出来的面皮中间厚如小山,边缘薄如白纸。周延清只能一遍遍教,让他们用手指反复去感受厚度的差距,反复练习。足足练了两个月,他们才擀出了像样的包子皮。

学徒毕业出师,最终要融入社会。周延清又帮助盘下学校旁闲置门面,让几名聋哑人开起了包子铺。

二次创业找准特色——

各方合力帮助受挫“慢娃儿”

一开始,包子铺取名“特爱”,意为特殊的爱,引来周边不少居民捧场。

包子铺多是早餐生意,时间短、节奏快。买什么馅儿的包子?买几个?多少钱?……这些简单的交流,成了孩子们最大的障碍。由于沟通慢、反应慢,包子铺的生意日渐清淡,最惨的一天只有12元收入。

包子铺还能开下去吗?“慢虽天生,慢也坚持。”枝江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代榕向包子铺伸出帮扶之手。枝江市残联决定拿出两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包子铺重整旗鼓。

既然“慢娃儿”快不起来,那就突出特色,打造“慢”品牌:2022年6月18日,包子铺改名为“慢娃儿”,专心致志打磨速冻生坯包子,避开做早点生意的快节奏,全天销售。同时,品种不求多,而是求精,只有招牌酱肉包、香辣牛肉包等五六种。

得知慢娃儿包子铺的励志故事,社会各界伸以援手。速冻生胚包子工艺难度大,国内酵母行业龙头企业安琪集团为其免费提供技术支持。

再出发的“慢娃儿”逐渐找到了感觉。今年2月,在2023年“宜荆荆恩”残疾人创业大赛中,“慢娃儿”包子铺斩获三等奖。

名气渐长,销量速增,店铺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也增多。今年3月,正值包子铺为采购原材料资金而焦头烂额之际,农业银行湖北三峡枝江支行开通金融助残服务绿色通道,送来了“及时雨”,仅用三天时间发放贷款20万元。

走进装修一新的店铺,墙上醒目地标注:“我们承诺,只用牛郎山和恢家农场。”原来,“慢娃儿”所用牛肉、猪肉等原材料均选自枝江当地龙头品牌。

靠着真材实料和好口感,慢娃儿包子赢得了市场口碑,吸引当地不少餐饮店采购。

一份事业改变人生——

自食其力让他们更有自信和担当

包子铺走红了,包子铺的主人们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杨兴链是最年轻的“慢娃儿”,有听力障碍和轻度智力障碍,性格较为偏执,被家里人称为“犟牛”。这份喜爱的工作,让他有了一些积蓄,也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前不久,他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一辆摩托车,现在他的新目标是买一辆自己喜欢的面包车。

22岁的王篮翔技术最娴熟,是包子铺的“大管家”。这份职业也让他变得愈发有担当。今年,他的奶奶身体不适住了两次医院,全靠他照顾,王篮翔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21岁的胡永洪,16岁才进入校园读一年级,刚进包子铺时对数字极不敏感,一个“正”字都数不清有几笔。经过锻炼,她的数数能力显著提升,承担起了记录加工包子数量的任务。

28岁的唐思维,此前一直在家“啃老”。现在的她,嘴角洋溢着自己能为家人付出的骄傲与幸福。上个月拿到工资后,她给自己买了一件衣服,给弟弟买了一件玩具。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用模糊的发音配合着手势,想要尽力表达弟弟很喜欢她买的玩具。

柳晓倾,从围着孩子转的“宝妈”变身经验丰富的销售员。接待顾客、上门送货对她而言不成问题,店里好几个大单都是她谈下的。

现在,“慢娃儿”们脸上多了微笑,多了自信,多了希望。一间包子铺,让他们自食其力,赢得了生活尊严,找到了人生价值。(记者 张阳春 刘宇 实习生 杨培钰)

记者手记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 张阳春 刘宇

“慢娃儿”的品牌logo是一只蜗牛。有一首主题为蜗牛的歌里唱道:“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蜗牛拖着重重的壳走得很慢,但踏实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慢娃儿”融入社会的路,就像蜗牛走得很慢,但只要不躺平,最终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包子铺是“慢娃儿”们的事业舞台,也是他们融入社会的窗口。他们在这里学习生活技能,去寻找属于他们的人生价值。对于“慢娃儿”们来说,身处“无声世界”,走上自立自强需要一点点适应外面的“有声世界”。慢慢打开那扇门,他们看到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快时代下,各方伸援手,给“慢娃儿”们营造容错空间,让他们“慢慢来”,让他们有机会“向阳而生,逐光而行”。不躺平的“慢娃儿”们,不言放弃,在30平方米的包子铺里面实现自我价值,绘就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