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军非遗传承人建工作室弘扬彩陶文化 朱洪波:巧手“陶”成绘新彩

2023-05-18 19:11 来源:三峡商报  编辑:肖雯瑶  审核:闵娜

《水浒传》108将神态各异,手工茶具精美雅致……这些饱含个性,充盈着匠心,摆放在点军区云荒·匠人谷工作室中的作品,让人过目不忘、流连忘返。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点军彩陶!这些堪称惊艳的彩陶制品,是通过选土、淘洗、炼泥、拉坯、晾干、修坯、上釉和烧制等二十多道工序化土为器的结晶。作为宜昌第十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朱洪波一直致力于“振兴”点军彩陶。

5月9日,记者见到了这位远近闻名的“守艺人”,听他讲述与彩陶制作的22年情缘!

迷上“玩泥巴”

少年离家踏上寻艺路

今年46岁的朱洪波,出生在吉林通化的一个牧场家庭,他从小就喜欢在家门口收集泥土,然后将其捏成各式各样的造型,有动物、碗、罐、甚至还能捏小人儿,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几百件作品摆满家中的各个角落。

慢慢的,普通的“玩泥巴”已满足不了朱洪波的兴趣需求,他开始去屋后树林里找一些废弃的树根开始制作雕刻工具,有了工具的加持,朱洪波的作品也越来越精细,愈加生动传神,富有生命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朱洪波前往哈尔滨学习冰雕。因为有泥塑的基本功,朱洪波很快便上手了,仅学习一周便能独立创作。在那里,朱洪波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如愿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礼物,这使朱洪波更加坚定了要学习雕塑,成为一名“匠人”的决心。

“相比于艺术家,我认为自己更是一名匠人,集百家之所长,补自家之所短,努力成为一名一直在学习、在实践的匠人。”朱洪波说。

寻艺路上,彩陶成了朱洪波主攻的领域。

结缘宜昌彩陶

寻访“国粹”艺术之根

200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朱洪波来宜昌考察,他发现这里有制作彩陶很好的原材料,并且,上世纪八十年代宜昌彩陶发展鼎盛阶段的艺术界名人,来宜昌彩陶厂交流学习,产出一批好的作品。这些所见所闻,朱洪波都认定宜昌是他继续做彩陶的不二选择。在这里,朱洪波遇到了心仪的姑娘,就这样,宜昌市点军区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定居点军后,朱洪波成立了云荒·匠人谷工作室,开始专心钻研彩陶制作技艺。“陶艺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艺术,泥在我的手上被赋予了思想和情感,在火的锻造后,变成有灵魂的生命。”由于陶艺作品里面都是空的,在造型、运送、烧制的过程中很容易坏掉,这都对制作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一次,我刚把一个大型作品完成,突然间垮掉了。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平复后一切重新开始。”就是在一次次让人崩溃的失败中,朱洪波靠着自己的悟性和执着,不断使得宜昌本土泥材与他的技法进行完美融合,最终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创作方式。

技法得到精进,还需赋予文化内涵。彩陶制作技巧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大溪文明,朱洪波便开始“追随”大溪文明,寻点军彩陶之“根”。

“老朱现在每年大部分时间会在外面考察学习,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常常一呆就是一整天。”朱洪波爱人笑称他已“走火入魔”。为了能更好地“复兴”点军彩陶,关庙山、中堡岛、屈家岭……朱洪波无数次到这些大溪文明的分布地一一进行探寻。

彩陶制作是一门“国粹”艺术,为了深入了解大溪文明,感受彩陶之“根”的魅力。无论多苦多累,无论投入多少精力与金钱,朱洪波都觉得值!

“生长”式创作

赋予点军彩陶新内涵

经过20多年不断学习与实践,朱洪波的彩陶制作技艺日趋成熟,其作品在省内外屡获大奖,他先后获得湖北省旅游产品设计大赛金奖、湖北省技能大赛雕塑组金奖等荣誉。2017年,朱洪波被授予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2017年,其作品《莲莲有鱼》获得湖北省人社厅举办的技能大赛雕塑组金奖,其个人成就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

有了这些成绩,朱洪波并不满足于当下的创作,他开始思考新的创作方向,怎么以作品的形式来定义我跟时代的关系?如果抛开时代,若干年以后读者来看我的作品,怎么把我和这个时代关联起来?

朱洪波一直致力于“复兴”彩陶制作技艺,并且给予作品更丰富的现代感和思想性。他的作品会关注社会热点,市民、市井生活时常会在他作品中体现。其作品《水浒传108将》,是他在街上蹲点观察每一个人的神态表情而捏造出来的,这108个表情是现代人各式情绪的精妙写照。

目前,朱洪波收了两名徒弟,从选料、炼泥、成型、烧制等各个环节精心传授。他希望师徒携手能“复兴”“壮大”点军彩陶。朱洪波还成立了“云荒·匠人谷”彩陶工作室,开展彩陶交流活动10余期,近500人次参与,展出彩陶作品千余件,他竭力展示点军彩陶艺术成果,也为彩陶技艺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契机。

“未来,我希望更多人能了解点军彩陶,同时期待更多人来共同唤醒点军彩陶这张‘名片’。”朱洪波不忘初心,并为此一路践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