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仕玉细心为婆婆梳头 通讯员袁裕树 摄
8月10日上午10点,兴山县古夫镇麦仓村五组村民姜仕玉忙完面馆的事情,不顾一身的疲惫地赶往家中,为瘫痪在床的公公张家恒和婆婆唐运菊洗漱、做早餐,然后再细心地一口一口喂他们吃。
今年39岁的姜仕玉,2007年嫁到嫁到麦仓村张志华家后,无微不至照顾失能公公张家恒婆婆婆唐运菊13年,在当地被称为孝善好儿媳,成为人人学习的孝亲敬老的典范。
孝顺儿媳
担起家庭重任
2007年3月,姜仕玉嫁到兴山县古夫镇麦仓村五组张志华家,当时家里有公公婆婆和丈夫一起生活,生活虽然艰苦,但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当年11月21日,迎来了他们女儿张钰琳的出生,日子愈加幸福。
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12月的一天,正在田间劳作的婆婆唐运菊,不慎摔倒致下半身瘫痪,需要人照顾,姜仕玉毫不犹豫地担起了照顾婆婆的重任。
婆婆唐运菊得知了自己的病情,整天泪流满面。“妈,您放心,您今后的生活由我全部负责,我会把您当亲妈一样照顾,不用担心。”儿媳姜仕玉安慰婆婆。
从此,早上8点到10点,在麦仓村五组的张志华的农家小院,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为唐运菊老人梳洗头发,端茶递水,喂汤喂饭。婆婆瘫痪后,引发了多种并发症。婆婆唐运菊的糖尿病,每天需要打两针胰岛素,都由她来完成。她还需要为婆婆另外做饭,将不能吃的食物牢记于心。
婆婆唐运菊身体不好,每年都有一段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一住就是两个月,姜仕玉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每天往返于家里和医院之间,每天6点回家做早饭送到医院喂婆婆吃,喂完就陪婆婆打针、做各种检查,然后又匆匆赶回家做午饭送到医院。下午得空就赶回家做农活、收拾屋子、洗衣服。晚上再给婆婆送饭、洗漱直至婆婆睡觉,她才能在旁边休息。同病房的病友,看她如此细心地照顾老人,纷纷称赞她孝顺。
姜仕玉也十分照顾婆婆的日常生活,到了夏天她总是买回夏装给婆婆换上,为她洗澡勤换衣物,冬天给她买回毛衣、羽绒服给婆婆保暖,不让婆婆热着冻着饿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细心的照料,真正成了婆婆的“贴心小棉袄”。
虽是儿媳
胜似亲生女儿
2019年,公公张家恒突然经常出现腰痛、腿痛的症状,姜仕玉带着他去医院检查,原是患上了小脑萎缩。尽管一直吃药治疗,2021年1月,公公张家恒的病情还是加重了,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有人时时在身边照顾,姜仕玉再次担起了照顾公公的责任。
每天姜仕玉照顾公婆的饮食、起居,还要给他们擦身洗脚。虽然公婆一直都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自理,但由于姜仕玉的精心照顾,公婆的精神一直很好,家里也是十分干净整洁,没有异味。
丈夫张志华谈起妻子总是很感动,他说:“这么多年来,我能够安心的在外打工挣钱,家里的一切来全靠我妻子支撑,她尽心尽力,担起了一个好儿媳,好妻子,好妈妈的职责,能娶到她是我今生今世最大的幸福。”
“既然成为了一家人,就要一起面对。”照顾家庭、照顾公婆,姜仕玉认为这就是她应该做的,也从未想过要放弃,家庭的温暖是一直支撑着她前进的动力。
家风传承
共筑和谐之家
由于家里两位老人长年吃药,还要抚养即将上高中的女儿,为了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2022年4月,姜仕玉经营了一家面馆。她每天凌晨4点便起床赶到面馆,直到忙完高峰期,匆匆收拾完面馆,又赶回家照顾公公婆婆的饮食起居,这样一来,姜仕玉就更加忙碌了,可她仍细心地照顾着二老,没有半分怠慢。
多年被无微不至照顾着的公公婆婆,对儿媳姜仕玉赞不绝口,逢人就夸:“这都是前生修来的福,才能遇上这么个好儿媳。”姜仕玉十多年如一日服侍下肢瘫痪的婆婆及公公的事迹受到乡邻的宣扬称赞,同时在麦仓村也树立了孝老敬亲的榜样。
“每每放假回家,常看到母亲细心照顾爷爷奶奶的场景,十分温馨。”受母亲姜仕玉的影响,女儿张钰琳也特别孝顺老人,常拿自己的零花钱给爷爷奶奶买爱吃的食物,出门在外会打电话询问爷爷奶奶的身体状况。
从父母培养姜仕玉孝顺老人,再到姜仕玉将孝老爱亲的家风传承给女儿,如此一代一代地传承,他们构筑了一个和谐文明之家。(三峡商报全媒记者崔艳华 见习记者曾雪彬 通讯员袁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