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才(右)正在展示他心爱的竹笛 通讯员王月仙 摄
■三峡商报全媒记者陈飞 通讯员王月仙
他曾是一位退伍老兵,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吃得苦,不喊累,一直保持着军人本色。他不善言语,逢人便笑,十分好客,被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为“老张”。早年间,他因公受伤致残,数十年兢兢业业奋战在一线。退休后,他重拾儿时爱好,克服视力听力残疾,勤练竹笛,加入点军区江南乡音民乐团,4年里随团坚持为村民送文艺到家门口,谱写了一曲新农村文明新风。他就是点军区土城乡李家坝村村民张开才。
飞石来袭
因公不幸受伤致残
1976年,张开才19岁,在辽宁当兵。退伍后,他在土城乡政府任武装部长。1987年,他参加青龙峡双堰口大桥建设时,一场意外发生了。
大桥眼看就要竣工,工地上正在抓紧修建一条断头公路,进行爆破碎石。眼见就要天黑了,张开才扛着单位的木料往回走,一阵爆破声后,他的右前额被碎石击中,当即一阵剧痛,拿手一抹,满手是血。他肩上扛着50多斤重的木料,镇定地叫住正在前面走的书记说:“书记,这根木料,我可能扛不回去了……”
大家赶紧把他送到卫生院抢救,医护人员帮他止血缝合。第二天,转院送到市一医院治疗。经医生诊断,他的视听神经受损,右眼失明,右耳失聪,右前额也留下了凹陷的疤痕。
身残志坚
多年奋战在一线
张开才说,这些年要感谢他的老伴儿杜振芬。他受伤的那年,女儿才5岁,家里几亩地的农活全部落在妻子杜振芬的肩上。因为受伤致残,张开才心情低落。妻子鼓励他,说不管怎样,都会照顾他一辈子。妻子的话,让张开才重燃对生活的勇气。
听力视力受损,不仅身体协调能力下降,平衡能力更是受影响:收柑橘时,拿着的剪刀总是会剪到自己的手;上班时,骑着自行车就能摔跤;下队时,稍个不小心就踏空……
1998年,张开才被调到土城乡军管站工作,征兵工作开展时,他去符合条件的村民家走访。土城乡多山,张开才深一脚浅一脚走在乡村小路上。
有一年,张开才走访完当天最后一户,天已黑。视力受损的他陷入寸步难行的地步。只能一步步慢慢到前面有灯光的地方,才呼喊农户,在村里歇了一晚。
2001年,张开才被调到土城乡财政所工作,直至退休。工作期间,全乡38个村,每年7000多份土地承包合同的核验、填写、管理都是他亲力亲为。几年下来,他所经手的账目无一错漏。
重拾爱好
走村访户献余热
2016年,带着伤忙碌了几十年的张开才退休了。退休后的生活,张开才有点闷。田里的农活干不了,打麻将坐久了又对身体不好。这时,点军区江南乡音民乐团团长吉官柱等人登门来访,希望他重拾竹笛爱好,加入艺术团为村民送文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张开才答应试试看。
吹笛子对张开才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的左眼视力只有不到0.5,不仅要看谱子,还要看清手法。他每天都要坚持在家里苦练数小时,冬天都没间断过。为克服视力和听力的困难,张开才在乐队排练时精神高度集中,一只眼睛盯着指挥,一只耳朵听节奏,有时稍不注意就跟不上节奏。经过刻苦训练,一年之后,他终于正式加入点军“江南乡音民乐团”,开始在乡村义演。
笛声悠扬
吹奏乡村“文明风”
这几年来,张开才都很忙碌,除了团里固定的两次排练外。乡村里庆祝“三八”、“精准扶贫”宣传活动现场,都有他们的身影。张开才能吹奏的曲目也逐渐丰富,如《喜洋洋》《花儿与少年》《欢聚一堂》《采茶舞曲》等。无论是排练还是义演,4年间,张开才从未缺席。
张开才觉得,做这件事挺有意义。以往村民办个喜事都要请乐队热闹下,少则花费几千,多则花费上万。既铺张浪费,还会引起攀比心理。现在,他们江南乡音民乐团不收任何费,管顿饭,轻的乐器自己带,吹拉弹唱十几首格调高雅的曲子,大家都开心。前不久,他们还应邀去小溪塔演出。村民们普遍评价:他们搞得蛮好,又热闹!
“人啊,还是要老有所乐。”张开才说,特别是残疾人朋友,有一门爱好可以让心情愉悦。他坦言,通过吹笛子,肺活量加大了,现在走路、爬坡都呼吸更均匀了。他希望通过音乐感染身边更多人,让他们知道残疾人的晚年也有春天,并给他们带去一丝欢乐。
像老张这样爱好音乐的残疾人,在点军区还有很多。虽说这支残疾人艺术团成立不久,但他们却乐于奉献,数年如一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将自信乐观这股文明新风带给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