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交通不便没“路”可走 如今产业致富增收 熊祥全“搬”出幸福新生活

2020-12-14 17:28 来源:三峡商报  编辑:李敏  审核:刘小凡

图为熊祥全的新房子。

图为熊祥全在喂猪。 通讯员乔长姣 蔡明亭 摄

■三峡商报全媒记者欧阳高峰 通讯员乔长姣 蔡明亭

12月7日,记者来到兴山县昭君镇滩坪村熊祥全家时,天空正飘洒着鹅毛般的雪花。刚和儿子喂完猪食的熊祥全咧嘴笑着对记者说:“今年收入真不错,光上半年小猪就卖了120多头,挣了十几万呢!”

搬迁前,熊祥全一家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土坯房、泥巴路,十几亩挂坡子田,一年到头不能混个肚儿圆。现在,他住新房,办猪场,水泥路通到门口,自来水装进厨房,顿顿有肉吃,年年有存款……熊祥全未曾想到,搬下山后,全家人生活越过越甜。

昔日穷困没“路”可走

“外面冷,快来烤火。”坐在熊祥全的新家里,洁白的墙壁照人影,紧挨着地面贴着一米多高的磁砖,红红的柴火把他的脸庞照得发亮。儿子熊安兴在厨房忙着做饭,灶台上刚炖的土鸡“滋滋”直冒热气。

熊祥全一家之前住在离村级主线公路5公里的兴山县昭君镇滩坪村三组茶园坡,那里就他和弟弟两户。三间土坯房破乱不堪,房顶大窟窿小眼,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成了水帘洞,有的门直接用一块布帘子代替,夜里一刮风,呼呼作响。而对于熊祥全一家,最难的是看不到“路”。

“那时候开小卖部的严家发每年都要救济我一双解放鞋。”熊祥全心酸地说。因为熊祥全是村里惟一一个一年能穿烂七双解放鞋的人,吃水要去一里之外去挑,买米要到八里外的龙洞桥,种地买肥料从山下背到山上快的时候要三个小时。对于熊祥全一家来说,除了各种生活条件的不便,家人的长期患病也让他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两个健康人照顾三个病人。”跟着熊祥全夫妻一起生活了三十年的岳母和母亲常年生病,药罐子不离身,而妻子蒋莲昌患心脏病和贫血,基本住在医院里,年幼的儿子还在读书,熊祥全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能吃上一顿肉对他们家来说是特别奢侈的事。“那时是真穷,1986年的时候,我们家在小卖部赊了6000多元的东西,抵得上当时一个村全部农户的欠债。”熊祥全说。

享政策红利住新房

2015年底,熊祥全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考虑到一家人负担太重,自己也想抓住好政策发展产业,熊祥全选择了将老房子掀掉,拿着政府兑现的一口人一万元一户一万元建房款,搬到离主线公路2里的山下,和弟弟联手建起了125平米的新楼房。

政府给他们家修通水泥路,架通了自来水,把光纤牵到了家门口。没事儿的时候,儿子还会教熊祥全上网,学习新技术。

“村里211户贫困户,59户选择了易地扶贫搬迁,其余的都进行了危房改造。”滩坪村村主任别发润介绍。为解决好安全住房问题,兴山县累计投入5.22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共改造农村危房15564户,完成易地搬迁入住2397户5363人。

产业致富增收入

“之前穷是因为路不通,家里病人开支大,现在各项政策都好,只要勤快就不愁日子过不好。”搬下山的熊祥全开始谋划以后的幸福生活。

2016年,熊祥全申请了10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找亲戚朋友借了20万元,边建新房边建猪场,当年年底,一家人搬进了新房,还出栏了40头生猪,养了1000多只土鸡,成立了熊氏原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发展产业改变现状的愿望。

2017年,正当熊祥全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因不懂技术,他养的土鸡得鸡瘟全部死了。刚买的60头小猪,也死了20多头,亏了四万多元。但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熊祥全发展产业致富的决心反而更坚定。

他专门请来驻场指导,报名参加县、镇、村养殖培训班,没事就叫儿子上网查找养猪视频看,慢慢地熊祥全和儿子也成了半个医生,配药、打针、屠宰基本不用人帮忙,两父子撸起袖子就能上场。2018年,熊祥全养的80多头生猪销售一空,不仅还清了借款,还在银行存了3万多元钱,熊祥全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滩坪村植被好,山上各种花草上百种,就地取材,熊祥全还把儿子熊安兴送到五峰学习蜜蜂养殖技术,回来发展土蜜蜂。去年出售蜂蜜200多斤、生猪40多头,纯收入15万多元,比搬迁前翻了十五倍。因为健康扶贫政策,熊祥全的妻子蒋莲昌虽然常年住院,但自己支付的费用也并不多。

从熊祥全的房子到猪场的路上,一个个竖起的蜂桶在雪中格外引人注目,养猪、养蜂、务工、卖山货,熊祥全致富路子越走越宽,家里添置了冰箱、网络电视、热水器,购买了摩托车,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吃完晚饭,父子俩还用手机玩起了抖音直播,收获一张张农特产品销售订单。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