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油油的鱼腥草铺满田间地头,鱼腥草味扑鼻而来……割去叶子,用高压水枪朝地面一阵猛刷,一根根洁白细长的鱼腥草,犹如编织的“棉絮”露出地面。
11月23日,细雨霏霏,但在当阳市两河镇群丰村,仍不时会看见三五成群的村民在田间忙碌。村民们用镰刀切割、翻根、堆放,然后用三轮车拉到收购点冲洗、装袋、称重、出售……
鱼腥草别名折耳根,因其根由一节一节组成,当地人又称节节根。“节节根全身是宝,叶子和根都能卖。”说话间,两河镇鱼腥草种植大王、群丰村党支部书记、明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明成随手拿起一根鱼腥草,向记者介绍它的价值:叶子每斤2.5元,根每斤能卖到1.5元到3.5元,今年六七月份,农户的收购价达到六七块钱。
石明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鱼腥草可一年四季种,亩产近万斤。按全镇1.5万亩种植面积计算,今年两河镇鱼腥草产值将超过4亿元。
昔日,这些不起眼的“节节根”,长在田间没人要。如今,为何逆袭成了香饽饽,带动村民生活“节节高”?
赵闸村是最早“吃螃蟹”的,本来是两位村民的尝试之举,却为两河镇的特色产业打开了一扇门。石明成介绍,靠着这根草,赵闸村在1998年亩产收入就有四五千元,是当时有名的富裕村。
效益看得见,村民纷纷效仿,面积一下子增加到20余亩。怎样才能增产又增效?石明成将方向定在开拓市场上。“贵州人爱吃鱼腥草,市场很大。”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当时还是一名蔬菜销售经纪人的石明成,将两袋鱼腥草装上了开往贵阳的蔬菜运输车上。没想到,打开了一个大市场,两河镇抢占了贵州省80%的鱼腥草市场。
如今,在群丰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鱼腥草,村民的生活,也如节节根一样持续攀高。2019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00元。
五组村民庄庆华,2012年回乡流转土地70余亩,通过技术培训和合作社带动,不仅女儿读高中的费用有了着落,家里还新修了楼房,日子越过越红火;脱贫户石德同在2013年与合作社签订长期劳务合同,负责清洗、包装及运输蔬菜,年收入超过了2万元,在2017年成功脱贫……
与此同时,两河镇的鱼腥草产业还带动辐射坝陵、玉阳、半月等周边农户种植,并借助两河镇的稳定渠道集中销售。小小鱼腥草已成为当阳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如今,像两河镇鱼腥草一样,过去散落在当阳的土特产,经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走出了一条兴村富民之路。
玉泉仙人掌茶、双莲荸荠、糜城藕等特色产品,正形成“一镇一品”的格局,产量产值“节节高”。记者了解到,当阳共有“三品一标”农产品62个,其中地理标志产品8个、有机产品14个、绿色食品24个。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熊东华 胡兴军 通讯员 王涛 汪运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