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晚,第四届宜昌艺术节“宜昌文华奖”参评剧目——行进式旅游实景剧《峡江号子声》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浓情上演。
《峡江号子声》演出现场 三峡日报通讯员 姜军 摄
该剧以三峡百万移民为时代背景,以峡江船工号子为主线,讲述西陵峡船工在移民外迁的前夜,以号子声为盟,作别故土,离别家园的感人故事,展现古老长江峡江号子的艺术魅力,讴歌三峡移民精神。
“一声号子闯千滩,泪湿故土别离难。愁问峡江夜泊处,船工载我几时还。”当晚7:30,随着高亢激昂的船工号子声起,一艘巨型帆船从屈原祠前樱花园缓缓开动,驰向主舞台。主舞台区,江滩、民居、石阶、河铺子、橘林、纤夫石、移民车队等,一个个实景呈现。
剧情发生在1992年冬,三峡工程第一铲土在秭归县茅坪镇杨贵店村正式开挖,世代以般工为生的西陵峡人,为支援三峡工程建设,不得不抛家业,离故土,别祖先,奔他乡……临行前夜,西陵峡船工老董和全村父老乡亲们,以峡江船工号子为盟,向故乡的一切一一作别。带一苗柑橘树,揣一把家乡土,怀一颗爱国心,远赴他乡,后靠山野,用生生不息的峡江号子声,喊出一部撼天动地的三峡移民史诗。
全剧分为扳船扯滩号声起、船工夫妻别离愁、临行再聚号子声、一抔故土送亲人、重走三峡看秭归五场。从开场到谢幕,掌笠号子、拼命号子、平水号子、摇橹号子、撑篷号子等20多首消失多年的船工号子再次走进大众视野,勾起现场观众的峡江记忆。
据了解,该剧由秭归县文化馆、三峡平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20万元联袂打造,历时一年半打磨。该剧集话剧、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为一体,创新使用了行进式实景演艺手法,为小型户外实景剧目。该剧日常公演阵容60人,全部为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薅草锣鼓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三峡移民的亲历者、见证者,保证了剧情更加生动、质朴和真实的本色出演。
该剧自今年6月22日首演以来,截至10月底,已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累计演出53场次,接待游客114770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33.8万元。(记者胡兴军、通讯员梅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