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发展 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宜荆荆都市圈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之二

2023-07-26 08:31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肖雨琴  审核:金睿

《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指出,要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优化都市圈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能,合力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长江中上游先进产业聚集区。并在“壮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一节中提出,到2027年,共同培育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生命健康4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将宜荆荆都市圈建设成全国先进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截至目前, 宜荆荆都市圈在突破发展新能源整车、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完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 把先进装备制造、科技研发等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风口,迅速壮大成群,助推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突破发展新能源整车。充分发挥宜昌、荆门汽车整车制造、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优势和荆州汽车零部件配套优势,推动现有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方向转型提升。充分利用现有整车生产能力,提升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力争202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3200亿元。

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发挥区域清洁能源和磷、石墨、锰等矿产资源优势,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聚集区。强化宜昌、荆门、荆州、恩施等地新能源电池产业对接,共同打造涵盖新能源电池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和相关配套器件的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条。加快建设荆州高新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聚集区,推动荆州、荆门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集群布局和氢能应用场景示范。

完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提档升级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推动汽车玻璃、轴承、转向器、汽车空调、安全体系、电机等优势产品向高端化发展,加快发展动力电池系统、驱动电机、电控及配套软件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强化汽车零部件产业接驳新能源产业发展,着力构建内生型的供应链体系,为湖北省打造万亿汽车产业集群提供坚实支撑。

——摘自《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

宜昌 “整车”带动,抢抓产业制高点

7月25日,记者探访传祺宜昌工厂,550多台机器人有序协作,焊接、喷涂、底盘合装、风挡玻璃、座椅均实现了100%自动化安装,在这里,最快每52秒就有一台崭新的汽车从生产线上开出……

传祺宜昌工厂总装车间车辆正在进行轮胎安装作业。 传祺宜昌工厂 供图

“我们今年上半年已经实现了产销量4.3万台,同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半。”该厂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叶少剑表示,目前该工厂生产的汽车产品除了受到国内市场青睐以外,也受到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地区客户的广泛关注,今年1-6月,畅销车型影豹和GS3影速出口量快速增长,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市场正持续扩大。

传祺宜昌工厂是宜昌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线不仅让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迅速提升,也使得该工厂在汽车制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中逐渐为宜昌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传祺宜昌工厂总装车间自动化生产线。 传祺宜昌工厂 供图

近年来,宜昌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加快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编制印发《宜昌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6)》,推动整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发展取得重要突破。2022年,宜昌汽车制造产业14家规上企业实现纳入统计产值58.42亿元,同比增长13.05%。

目前,宜昌已拥有近20家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底盘、车身冲压件、饰板、座椅、动力电池等零部件为主的产品格局。此外,依托本地磷矿资源优势和磷化工产业基础优势,宜昌还围绕磷酸铁等新能源关键材料,加快构建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吸引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等项目先后落户,形成了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闭环。目前,宜昌在建、拟建亿元以上电池及材料类项目达63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重点发展以磷酸铁锂为基础的系列动力电池,在建磷酸铁锂电池产能达70GWh,2025年规划产能达200GWh。

其中楚能一期年产40GWh项目正全力冲刺“8.28”投产;东风欣旺达一期年产20GWh项目主体结构也将于2023年10月30日试产。

宜昌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动宜昌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推进汽车产业向智能化、新能源方向转型,加强与宜荆荆都市兄弟城市的协同合作,为宜昌积极发挥圈内龙头带动作用,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谭强明 通讯员 李筱谭

荆州 培优育强,挺进转型“新赛道”

7月中旬,走进荆州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现场,焊接声、机器轰鸣声相互交织,施工车辆往来穿梭,一座钢柱、钢梁构造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已拔地而起。

“预计9月初可整体完工。”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总投资2.74亿元,主要以商用汽车制造和运营,以及汽车智能网联、新能源、轻量化等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方向,吸纳更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入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融通发展。

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操作工在开展自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张梦瑶 摄

正倾力推进发展新蓝图的湖北美标,是荆州着力布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之一。经过10多年深耕,湖北美标在中国卡车空调领域所占市场份额达35%。

2017年以来,公司逐步向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进军,相继投资建设年产30万套新能源智能空调系统改造升级项目和100万套空调系统管路项目。截至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新能源乘用车空调产品产量占四成。

乘着技术变革的东风,荆州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

精川智能、恒隆凯迩必、中鼎天宇、云海精密等一批企业快速技改扩规升级;

引进中鼎天宇、上信机电、史丹利等项目,延长了新能源电池前驱体材料、电解液、充电桩等链条环节;

组织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构建创新联合体,实现产业链全覆盖……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荆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荆州是除武汉、襄阳之外,在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品种较为完善的地区,产品主要涉及汽车空调、转向(翻转)、电机、汽车管路、曲轴和凸轮轴、安全防护、电气总成等系统及配件。截至2022年,荆州共聚集汽车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企业200余家,规上企业99家,实现总产值246.59亿元,初步形成了以荆州经开区为主阵地,公安、石首、洪湖协同发展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产业新布局,引领招商“攀亲”路径。今年上半年,荆州市新引进一批亿元以上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总投资276.64 亿元。此外,荆州市还组织本地汽车零部件企业赴东风集团开展产业对接,召开汽车零部件企业家座谈会,针对提出的流动资金、员工短缺、车辆租赁、厂房维修等问题,以最快时限完成解决。

从传统奔向未来,荆州再造制造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破局开篇、抢占先机,全面完成传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增效。

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荆州日报记者 琳玲

荆门 跨界融合,延展汽车产业链

七月盛夏,烈日炎炎。

位于荆门高新区的汽车产业园内,项目建设依然如火如荼,智能悬架、沿浦座椅、驰峰机械等一批零部件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厂房车间内也是一派火热场面。

智能化生产车间。荆门日报 供图

“今年,荆门计划年产整车12万辆,挑战200亿元产值。”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制造部部长赵荣告诉记者。

在荆门航特宽阔的轻量化底盘生产车间,各类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生产。航特公司主要有“汽车铝合金轻量化、液压制动器、装备制造”三大业务方向,其中汽车铝合金轻量化副车架产业领跑国内产业发展。

“汽车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广,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跨界融合的关键交汇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行业在智能化、混合化发动机、新能源汽车、停车智能化、车联网、车载互联网等领域正在加速发展。”荆门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2023年上半年,荆门新能源汽车产业捷报频传,好戏连台。

今年2月,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获得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的生产资质,标志着荆门市汽车产业正式进入新能源时代。今年4月,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生产了94辆新能源车,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今年1至4月,荆门市汽车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126.3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56亿元,同比增长68.3%。长城汽车4月生产整车6519辆,再创单月最高产量,累计生产16993辆。目前,长城汽车“荆门造”整车车型已经达到6款,可年产12万辆。

在做大做强现有整车制造的同时,荆门市积极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赛道,以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近年来,该市先后引进格林美、亿纬动力、恩捷、新宙邦、科达利、雄韬锂电等多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配套企业,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动力电池闭合链条,产业链上市公司达9家,产业链配套程度处于全国领跑水平。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荆门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一路成长。现拥有长城、亿纬动力等一批先锋企业,全市的汽车产业形成了以汽车产业园整车制造基地为核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专用车五大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好局势。目前,该市已初步建造起拥有整车企业5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72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配套企业28家的汽车产业“战舰”。

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荆门日报记者 马大军

都市圈最热点

(7.17-7.25)

● 7月17日,位于恩施市的大清江红花峰林景区正式开园迎客,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游客涌入景区参观游览。据悉,该景区提供“水陆空”三种不同观景体验,填补了恩施州多元素游览景区的空白。

● 7月18日,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恩施州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交流活动在荆州举行。活动中,四市州法院、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宜荆荆恩”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平台。

● 7月18日凌晨3时25分,经过85分钟的连续施工,由中铁二十四局承建的沪渝蓉高铁(沿江高铁)武宜六标漳河特大桥转体桥梁,成功跨越焦柳铁路并实现精准对接,这是沿江高铁宜昌境内首座桥梁转体,为后续架梁、铺轨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 7月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我省4个社区入选,分别是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社区、宜昌市夷陵区绿洲社区、荆州市沙市区江汉社区以及黄冈市麻城市杨基塘社区。

● 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2年10月公布的《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21年末,武汉城区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达到1094万人,市区人口达到1477万人,由此前的特大城市晋升为超大城市。

● 近日省纪委监委发布“湖北省容错纠错典型指导案例”,指导全省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据统计,去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已为371名干部容错减责免责。

● 7月23日从省地质局获悉,该局在恩施市七里坪实施的鄂恩页2井钻获高含气量页岩气层,每吨岩石平均含气量超5立方米。该气层各项参数达到Ⅰ类页岩气层标准,具备建设大型页岩气田潜力,是湖北省目前勘探含气量最高的页岩气层。

● 在WTA(国际女子网球协会)巴勒莫站的决赛中,湖北姑娘郑钦文与赛会5号种子、东道主选手鲍里尼激战三盘终以2:1胜出,捧得个人职业生涯首个WTA巡回赛冠军,她也因此超越晏紫,成为夺得WTA巡回赛“首冠”时,最年轻的中网协选手。

● 7月25日,《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重磅发布,湖北省仙桃市、大冶市、宜都市、潜江市、枣阳市、枝江市、汉川市、天门市等8个县市入围2023县域经济百强榜单。数量与2022年持平,入围数量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仙桃市2022年GDP达到1013.14亿元成为湖北首个“千亿县”。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