猇亭区:汇聚“邻里心” 共筑“幸福家”

2023-10-17 08:06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肖雯瑶  审核:金睿

近年来,猇亭区云池街道下马槽社区宜化小区坚持“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理念,以组织覆盖为基础,以邻里互助为重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努力把党建工作融入万家灯火,把党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培育“哨兵队伍” 凝聚互助力量

“以前一家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相互之间有个照应。现在,孩子们搬出去后,邻里之间也不认识,出门办事难。”家住宜化小区9号楼的田婆婆曾郁闷地说。

作为典型的杂居小区,老年人居多,占比达40%。如何让老人在这里住得舒心,成了下马槽社区宜化小区面临的一大难题。

2022年6月,宜化小区党支部成立后,牵头整合宜化保卫科、网格中心、派出所、热心居民等多方力量,成立由90人组成的小区“哨兵”志愿服务队。针对小区老年人缺乏关爱交流等情况,小区党支部在每个楼栋分别设置“哨点”,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将志愿者混编至23个“哨点”,将邻里关爱送至老人家中。

“田婆婆,吃早饭了没?我现在出去买菜,要带一些吗?”同住9号楼的“哨兵”李阿姨每天会定时电话或上门问候。

“3号楼的张爷爷好几天没有下楼了,我得去看看才能放心。”

“哨兵”队伍成立后,这样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宜化小区上演。为了引导更多居民参与邻里守望志愿服务,下马槽社区创新推出“美丽拾分”项目,开展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活动。截至目前,“哨兵”队伍增加到124人,其中,60岁以下居民占一半以上。

做实“里子工程” 打造宜居空间

“小区环境不太好,有的道路坑坑洼洼,想出去溜达一圈都不方便,我们老人只能待在家看看电视。”家住宜化小区15号楼的75岁居民顾婆婆曾苦恼地说道。

宜化小区因建设年代较远,停车难、环境差、设施弱等问题长期困扰居民,特别是路面损坏、楼道扶手破损,对老人和小孩出行造成严重影响。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自2021年以来,下马槽社区做实“里子工程”,着力打造宜居空间。社区从群众需求出发,积极争取猇亭区住建局等部门支持,先后投入1600万元进行综合改造。通过建立问题、共建、责任“三项清单”,对居民所急、社区所需和单位所有、党员所长实行清单化精准对接,推动改造工期缩短30%。

“加固扶手、修建坡道等‘微改造’投入不多,但能切实给老人提供更安全、更方便的出行条件。”提起适老化改造,猇亭区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

如今,小区楼道扶手加固了,进出道路刷黑了,外墙脱落地方也进行了修复,宜化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在这里住了很多年,以前很多人想搬走,现在再也没有搬家的念头了。”在小区文体广场锻炼身体的刘大爷开心地说道。

丰富“场景活动” 构建幸福之家

由于规划等历史原因,宜化小区没有公共活动空间,老人和小孩缺少交流互动的平台,居民自治、党员活动和志愿服务均受限。

2022年,下马槽社区宜化小区党员干部在开展“连心行动”走访时发现,不少居民向社区“点单”:“希望能够打造一些休闲健身的场所。”

“居民有所呼,社区有所应”。趁着老旧小区改造机会,下马槽社区决定修建一些公共活动空间,让老幼皆有所乐。

一方面整合闲置资源,配套建立“党群连心站”“儿童游乐场”“睦邻纳凉亭”等活动场所12个,布置宜化文化、书法室等主题公共空间,打造专属邻里记忆,激发群众共鸣;另一方面,楼栋党小组长和党员中心户带头,时常组织党员群众来家做客,把自己的家变成了“楼栋党群连心站”,构建形成小区阵地服务一张网。

“阵地建好了,我们把着力点放在开展邻里互动上,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下马槽社区党总支书记吕明芳介绍。

今年以来,下马槽社区推行“场景活动发布月”机制,按照“一月一主题”,常态化举办送诊上门、孝老敬老、文化演出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邻里活动,让居民群众走出家门,融入小区,增进了邻里和谐。

“老人有一个倾诉的地方,志愿者有一个歇脚的地方,邻里互动传温情,党群连心站建到了居民心坎上了!”如今,下马槽社区各类“党群连心站”建设,得到居民支持,赢得居民点赞。

【经验启示】

猇亭区云池街道下马槽社区宜化小区汇聚“邻里心”共筑“幸福家”,实现老旧小区蝶变升级,生动诠释了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理念。其共同缔造的成功实践表明:一是要培育壮大治理力量。通过党组织主导、党员带头、居民参与,组建一支“带不走”的共同缔造志愿队伍;二是要积极打造宜居环境。加大资源链接,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实施改造更新,共同缔造美好家园,提高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要抓常邻里活动。常态化开展各类群众活动,让居民在集体活动中增进邻里感情,增强共同缔造信心和力量。(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高秉喜 通讯员杨君)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