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一网共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3-04-03 14:50 来源:中国社区网  编辑:罗丹燕  审核:闵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这是对网格化管理最高的肯定和更高的要求。宜昌作为从2011年起就持续探索网格化管理的城市,连续三届蝉联“长安杯”,网格化管理功不可没,回顾12年网格化管理历程,主要在于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一网共治”网格化管理模式,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持续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完善网格化管理 夯实社会治理共治基础

建立网格化组织体系。一是建立纵横联动的管理体系。建立市、区、街三级网格中心并延伸到社区、网格,形成“三级中心、五级应用”的纵向到底组织架构,由三级网格中心和对应的部门建立横向联系,形成横向到边的联动机制,共同组成2.1万用户的网格化管理联动体系。二是建立全市一体的考评体系。通过目标考核,在各级各部门建立起纵向分层级(各级网格中心接受上一层级考评)、横向分部门(网格中心代表政府考核同级各部门)的考核机制,确保网格化各项工作无死角落地落实;在网格员队伍建立起教育培训、业务指导、考核监督的一整套考评机制,确保基层网底队伍管理有序、调度有力。三是建立稳定可靠的保障体系。在2011年招录专职网格员的基础上,2020年将网格员队伍纳入社区工作者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过去网格员公益性岗位的身份,不仅解决网格管理经费财政全额保障的问题,更通过纳入社区工作者“四岗十八级”的晋档晋级序列解决个人待遇天花板问题。

形成网格化标准规范。一是明确网格划分标准。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统一城市网格划分标准(农村以自然村湾界限为标准),全市共划分1.1万个网格,每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迁动态调整5%的网格管理范围。二是确定网格关联关系。宜昌网格在创立之初就实行“多格合一、一格一员”,所有开展网格化管理的业务部门,只能以网格中心划定的网格作为基础单元,在此之上叠加管理服务区间。基于网格中心划定的网格化地理信息平台,已经成为宜昌社会治理的基础地图,电力网格、消防网格、警格联动等各类网格化管理,都以此为标准建立数据映射和业务对接关系。三是标注网格坐标定位。为确保网格员日常应用能在地图上精准查人找人,网格中心统一标注坐标定位,发动网格员对其采集的户室信息精准打点定位,保障网上网下两个平台的坐标一致、数据吻合,为城市数字孪生打下基础。

锻造网格化治理队伍。一是建立专业化的网格员队伍。网格中心始终把“底数清、情况明”作为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予以指导、培训、考评,网格员必须对辖区人口情况、矛盾纠纷、风险隐患“一口清”,为开展社会治理提供活字典、数据库。培养网格员成为辖区群众的组织员,根据社区党组织安排,组织群众开展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夯实共治的骨干力量。二是组建团队化的网格共治队伍。建立“四长两队” (网格长、警长、单元长、楼栋长、应急突击队、志愿服务队)的网格服务团队,全市共组建“四长两队”达2.4万人、2458支,增强共治的常态化力量。三是拓展多元化的社会资源。在街道(乡镇)社区(村)层面,以社区(村)党组织为牵引,依托各类社会组织和“村居能人”、党员干部等,通过他们链接到居民,形成“地域网格纵向到底,需求网格横向到边”的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网络,共培育红色社会组织9070家,线上线下联动培训基层治理骨干1.5万余人次,形成共治的一张大网。

推进数字化支撑 提高社会治理共治效率

治理工具一体化。一是打造一个系统平台。2020年,升级原有网格化管理平台,集成矛盾纠纷、特殊人群等多个系统,统一县级系统平台,打造“全市统一、城乡一体”的数字化平台——“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二是打造一个移动终端。为方便网格员和群众操作,把原来网格员的专用工具社区“E通”集成到“宜格服务”小程序,把“夷陵一家亲”的社会组织、邻里互助等群众互动较好的功能模块集成到“宜格服务”,打造网格员操作方便、群众使用便捷的移动终端。三是打造统一处办平台。把网格员报事的“网格报事”平台融合到“宜接就办”平台,依据《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规定督办考核,打造资源、服务下沉的信息化平台,提高网格报事的处办效能。

治理方式数字化。一是建立网格微信群。建立1.4万个以网格员为群主的微信群,链接240万用户,以户为单位覆盖95%的居民,可统一发布消息、统一推送任务,尤其是网格员可以实名制服务网格内入群居民。二是打造网上互动站。在“宜格服务”设立“我的社区”板块,居民根据网格数据标识,对应识别到相应的社区,社区可以开展“居民投票”“民主测评”“居务公开”等各种事项,极大提高工作质效。三是形成网上服务台。面向居民的各种网格化服务,都集成到“宜格服务”,目前已经有100多项服务集成,群众办事极大提高效率,例如:网格员可以线上为困难群众进行社保资格认证。

数据赋能多样化。一是数据赋能街乡社区。2022年6月份以来,通过“社区微脑”工具,开放96个字段数据给社区使用,真正实现“一方采集、多方利用”,有力地减少基层填写台账报表的困扰。二是数据赋能职能部门。和卫健委等单位建立数据互动关系,将疫苗接种数据第一时间推送到网格,方便网格精准找人。和市场监管、金融、公安等部门建立联系,将部门需要宣传的信息,群发推送到网格,提高宣传针对性。和电力部门建立网格数据为基础的映射关系,第一时间有停电等信息,自动关联推送到网格微信群让居民知晓。三是数据赋能专项工作。三年来,网格化的数据在疫情防控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2021年,疫情防控网格化平台和“夷陵一家亲”相关功能应用相继被中央政法委专题片报道,2022年,在对未做核酸人群做精准提醒、封控隔离做精准分析等方面,网格采集的实有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化实战化应用 提升社会治理共治成效

以统数共用为核心,强化数据应用的精准性。一是统一数据采集核查渠道。宜昌从2011年起,面向居民采集人口、房屋、户室都集中由网格员入户采集,网格中心负责业务指导。2022年基层减负文件再次明确,所有数据采集核查任务,只能经审批后由网格中心下发采集。二是统一数据采集核查规范。宜昌市网格中心制定网格数据采集核查规范,对195个需要采集或核查的字段都做了明确规定,并严格按照网格中心采集数据、大数据中心关联比对下发核查、再由网格员校验后入库的机制运行,保障数据的精准性。三是统一数据开放共享平台。网格数据经大数据中心治理并存储在数据中台后,成为全市唯一的数据开放共享源,为疫情防控、治安管理、学生入学、医保社保等各类应用场景提供服务。

以一网统管为导向,强化神经末梢的灵敏性。一是全域覆盖的传感器。遍布城乡的1.1万个网格,是一网统管最灵敏的感知端,无论是城市管理还是社会治理,在业务系统的最末端,都离不开网格和网格员,系统定位要依靠网格化地图,事件上报和监督反馈离不开网格员。截至目前,已经对接城市生命线、自然灾害等各类应用系统17个。二是资源互通的连接器。网格是各类一网统管应用系统、资源和服务下沉的最小作战单元,以网格为纽带,承接或争取资金、设备、物资等各种资源。例如: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住建部门的资金、民政部门的养老政策,都下沉到网格,“条”变成“块”,形成强大合力。疫情防控期间,保供物资、发热药品等,也都以网格为单元组织发放,封控期间的人员调度,均以网格为基础,由网格员居中协调统筹。三是系统互联的大枢纽。各类系统平台需要调度的事件,都需要同网格化的组织体系对接,尤其是2022年各区成立城运中心、加挂网格中心牌子以来,网格中心成为城市运行事件的总调度,月均调度110非警情、智能小区等各类系统平台的事件200多件。

以平安稳定为底线,强化精准管控的实效性。一是矛盾纠纷排查更全面。2022年3月,上线矛盾纠纷排查的小程序“宜接就调”,由于该系统联通了网格数据,只需录入姓名等字段,其他信息自动关联,极大提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便捷性和针对性,全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64万件,化解率99%。二是特殊人群管控更精细。实施特殊人群分级管理措施,将全市2.68万特殊群体根据风险等级列为高、中、低三档,按不同的规范和要求精准管理,以数据流倒逼工作流,以数字化推进工作常态化、精细化。三是网格联勤联动更管用。部门依托网格数据和网格力量,工作质效进一步提高。例如:法院的“双网联动”,借助网格数据、利用网格员人熟事熟优势,形成了“人员与平台对接、诉讼执行困难借力解决”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城区模式。公安部门的“警格对接”、“一警三专N员”等工作,都充分发挥网格员和辖区群众人员熟、联系紧的优势,为辖区平安稳定保驾护航。(作者:宜昌市综治网格中心主任李荣坤)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