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暑假“绿电”观察实践小队——走进华严渔光互补农场,探索绿电发展成就

2023-08-25 15:28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金睿  审核:金睿

2023年8月1日,为探寻和了解新能源发展道路,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绿电”观察队的5名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到达汉川华严农场开展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主要以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为视角,观察湖北省“绿电”发展现状,梳理技术突破,挖掘先进事迹,以湖北省为窗口展示我国绿电的发展成就。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主流。其中,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然而,传统的太阳能发电方式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生态影响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发电方式——“渔光互补”应运而生。

上午9点观察小队抵达农场,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地为小队成员讲解国能长源汉川市新能源百万千瓦基地概况,据了解,长源电力汉川一发国能长源汉川市汈汊湖养殖场1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的安装总容量为129.0848MWp,工程拟选用535Wp及以上的单晶硅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本工程共设32个光伏发电单元,全部为固定运行方式。

(团队成员正在认真地听工作人员讲解农场情况)

下午2点观察小队来到项目现场,一眼望不到头的光伏板让队员们感到非常震撼,不仅如此,下方还是养鱼虾的池塘,施工的环境非常苛刻。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长江设计集团新能源公司电气室主任叶任时说,为保障“水上发电、水下养殖”两不误,长江设计集团新能源公司在项目设计施工时做足了“功课”。架在池塘上方的光伏板夏天可以为鱼儿遮光降温,冬天能够遮风挡雨。同时,光伏组件遮挡了部分阳光,可减少水体植物的光合作用,抑制藻类生长,提升水质。

虽然增加了建造难度,但带来的好处也是立竿见影,不仅充分利用了资源,还减少的生态影响,更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当然最重要的是提高了经济的收益。

(图为华严农场渔光互补实地考察图片)

参观完光伏板和鱼塘,工作人员为小队成员们讲解了光伏发电的原理,和渔光互补的要点,别看结构很简单,其实连光伏板的数量也是有所讲究,根据鱼塘大小设置光伏板密度。工作人员说:“项目通过多次测试,将光伏组件最低点与水面距离控制在2.5米以上,同时保障鱼塘50%以上透光率,并在鱼塘周边预留位置建设鱼道,这样既保证养殖水面的采光和通风,同时方便了养殖户的投料和捕捞作业。”

不仅如此工作还着重为我们介绍了本次建设中最大的亮点——升压站。据介绍,本项目升压站位于鱼塘之中,为满足50年一遇洪水位设计要求,如果采用常规设计方法,需要对鱼塘进行清淤和回填,回填工程量大、工期长,且对环境影响较大。为此,本项目另辟蹊径,将110千伏升压站置于架空平台上,这也是长江设计集团新能源公司首个全架空平台110千伏升压站。

据了解,这次参观的仅仅是国能长源汉川市新能源百万千瓦基地的华严一期项目,华严二三期项目也是正在建设中,仅仅是一期的建设,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耗约4.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万吨,有效节约常规能源、改善当地能源结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三期全部建成年平均发电量约14亿千瓦时,按照煤电标准煤耗310克/千瓦时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3.59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11.07万吨。

(图为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发电原理)

在参观完华严农场后,实践团队的队员对绿色新能源发展——渔光互补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能源为人们带来的好处,不污染环境的同时,并且高效发电;同时也懂得了前辈们在不断开发新技术上的辛苦与努力。作为当代新青年,当聚焦当代中国新能源科技创新前沿,不断学习与创新,克服困难险阻,在将传统发电转化为新能源绿色发电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图为“绿电”团队成员在华严农场前的合影)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