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举行优化营商环境“71条”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政务服务举措再创新 安商惠商政策再落实

2020-09-01 07:31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徐梦琦  审核:闵娜

本网讯(记者高杨雷)8月31日,宜昌优化营商环境“71条”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营商环境专场在三峡日报社10楼宜昌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市营商办及相关单位分别作主题发布,介绍政务服务创新、惠企政策落实及监管改革推进等情况,并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五最”目标,全面推进政务、市场、法治三大领域改革再突破、创新再深入、环境再优化,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政务服务推陈出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财政局推出政府采购网上商城,破除市场壁垒,实现“阳光采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速水电气接入工程规划审批,审批时限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压减81.5%。伍家岗区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居民户口簿、医保参保、市民卡“多证联办”。枝江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区域节能评估制度,能耗审批时限从20天缩短到当天办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招标投标方式,建成远程异地评标评审系统,截至7月27日,累计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34个,交易金额52.19亿元。

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大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21%,比年初下降0.87个百分点,担保机构小微企业担保费降至1%以下,减免担保费2173.99万元。市人社局对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实行“缓、减、免、退”政策,200多个项目受益;落实建筑行业工伤保险减免政策,为66个项目减免工伤保险费124万余元。市交通运输局取消城区出租车年检,直接采信公安车辆管理部门车检报告结论,为城区出租车企业以及从业者节约经营成本44万元。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市税务局、人行宜昌中心支行推出“免见面、免申请、免填单”模式,简化退税流程。夷陵区帮助62家失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监管改革探索推进。宜昌对劳资纠纷引入工会、企业、劳动者等多方协调机制,今年以来立案109件,结案率98%,有效化解劳资矛盾。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事项认领实现“应领尽领”,市级目录认领比例达到97.14%。市公安局上门服务“停不得”企业29次,为683辆逾期未检“两客一危”车辆预约年检,为全市疫情防控急需的126台救护车办理临时牌照发放手续,有效解决物流运输、道路通行等问题15个。

堵点难点有效破解。针对部分企业反映“报表太多”问题,市营商办对现有221项涉企数据台账和信息报表进行三轮清理,取消涉企数据信息报表59项、整合57项,涉企报表信息事项压缩52.49%,最大力度减少扰企事项。市营商办、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会同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评部门”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通过以评促改倒逼相关部门逐条逐项抓好改革落实。同时,市营商办多渠道收集企业诉求,明确整改牵头部门、责任单位、整改要求及整改时限,截至8月10日已妥善解决17项,另有21项取得积极进展。

下一步,市营商办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企业需要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开展市场调查,积极回应市场主体关切和群众期待,全力以赴打通“堵点” 解决“难点” 消除“痛点”,力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为全市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联系协调机制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为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推进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工商联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联系协调机制 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建立十二条联系协调机制。

确立“六联”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调研,进行联合走访,共同研究风险防范和处置方案,有针对性地提供司法咨询和司法建议,帮助民营企业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开展司法建议联合回访,对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民营企业在内部管理与外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法律风险提出司法建议,并回访建议的落实情况。建立联动调解机制,吸纳符合条件的商会调解组织或者调解员加入特邀调解组织或者特邀调解员队伍,接受法院立案前委派或者立案后委托依法进行调解。开展联合普法,通过开展“以案释法”“法官讲堂”“座谈研讨”等活动,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

推进共建共享,通过联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党建共建,实现机关党建与企业党建良性互动。开放有关信息共享,市法院确立由立案二庭和市工商联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对接,负责民营企业保护工作的日常沟通联络;及时提醒有关民营企业可能涉法涉诉、可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相关情况和经济发展的有关动态。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司法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透明度。

精准协同互助,建立投诉转送机制,市工商联及时向市法院立案二庭通报、转送属于法院管辖范围的投诉。市法院办理后,及时向市工商联反馈办理情况。建立司法互助机制,市工商联广泛收集民营企业涉法需求,建立问题清单并报送法院,市法院围绕问题清单进行评估研判、处理,市工商联结合反馈情况,协助法院开展释法说理或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加强诉源治理和诉调对接,共同化解矛盾,降低纠纷成讼率。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打造“六个环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盯“准入零歧视”“审批零拖延”“服务零距离”“接诉零懈怠”“隐患零放过”“侵权零容忍” “检查零刁难”等目标,制定出台了20条措施,努力打造“六个环境”。截至日前,全市市场主体426032户,注册资本金522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0.76%和16.46%。

打造便捷的准入环境,局领导带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县乡行”走访服务,牵头负责的16项任务和配合落实的31项任务得以迅速部署和落实;全面实现企业开办2个环节(一表申请、一窗发放)、1天办结、零费用(免费赠送一套三枚公章);启动“一照通”试点,开办企业由“多次申请、15天等待”变为“一次申请、5天办结”。

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公平竞争审查为重点,清理各类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362件,为不同类型市场主体打造同台竞技、公平竞争的舞台。

打造审慎的监管环境,进一步规范执法,实施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监管对象做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建立《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容错清单》,对清单中所列50类违法行为实行轻微违法、首次违法不罚;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性审慎监管、柔性监管。

打造诚实的信用环境,推进政府部门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制度;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和信用修复制度;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违法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

打造放心的消费环境,完善司法、行政、协会、企业、志愿者、消费者广泛参与、共同治理的消费维权工作格局,先后联合文明办开展“万名消费者评诚信 菜市场满意度测评”活动;引导市个私协会会员承诺“30天无理由退货”,7家大型商超实施“线下无理由退货”。

打造“清”“亲”的政商环境,紧扣“店小二”精神内涵,对服务市场主体“有呼必应”。今年“双千”服务活动以来,已走访企业11家,协调解决了金东山投资有限公司经营性贷款还款压力大的难题。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抓好“一网通办” 做实“六多合一”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紧盯“五最”目标,汇聚派驻单位能量,切实抓好“一网通办”,持续推进“六多合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湖北政务服务网五级联通试点市,宜昌率先实现市县乡村“一网覆盖”。目前,市县乡村认领事项183144个,网办件数量累计达25.26万件。

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要求,建立综合服务窗口,政务服务事项80%以上实现 “一窗通办”,无差别化办理。

“我要办餐馆”“适龄儿童入学”“企业开办”等12个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通过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鄂汇办、市民e家等手机APP,市民可随时掌上办理公共服务事项。

紧盯“放管服”改革堵点痛点,推深做实“六多合一”。多规合一:以高新区为切口,融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环保、林业等多项规划,形成“一张蓝图”。搭建综合信息平台,实行业主网上选地、平台自动合规性审查,审批部门线上协调、限时反馈。

多评合一:8类评价由各工业园区统一评价评估,成果项目直接使用。目前,全市18个园区投资4058万元完成评估编制,51家企业享受评估成果,平均每个企业减少成本近20万元。

多审合一:率先在全省建立数字化审图平台,实现图纸“网上传输、在线审图、数字交付”。重大项目审图时限压减至8至12个工作日。

多验合一:变以往单项验收为联合验收,验收时限由57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新国贸、奥林匹克体育馆等192个项目已推行“多验合一”。

多证合一:推进 “58证合一”和“零纸张、零见面、零费用”全程电子化注册登记。推行 “注册登记、刻章备案、申领发票、银行开户、社保登记、公积金登记”6个事项“一窗受理、一表申报、1天办完”。对新办企业免费发放印章,已惠及5623家企业。

多管合一:按照执法队伍、权责清单、执法流程、监管平台、信用管理“五统一”模式,有序推进综合执法改革。

宜都:巧用“四则运算” 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宜都围绕打造“一流政务环境、一流市场环境、一流法治环境和一流人文环境”目标,以市场主体感受和营商环境指标评价为抓手,巧用“四则运算”,全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推动改革做“加法”。加快启动智慧政务服务大厅建设。率先在宜昌县市区完成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5.0版)升级改造,优化整合项目拿地、供地、交地和登记的流程环节,实现“交地即交证书”。搭建“多规合一”综合信息平台,整合7个部门数据,建立5个专题,形成“一张图”。充分利用移动网络和数字技术等手段,打通信息壁垒,实现一体化在线服务。

简政放权做“减法”。简化办事流程,对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项目、民生领域等服务实行流程再造和材料瘦身,承诺件的办理时间均已压缩到法定时间的40%。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涉企收费由21项减至16项,累计减免税费5.3亿元。减少监管检查频次,对同一企业的多个监管事项,尽可能合并或者纳入部门联合抽查范围,真正达到“一次抽查、全身体检”的效果。

服务企业做“乘法”。今年上半年累计对上争取到位资金26.8 亿元,申报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国家级9家、省级51家,申报纳入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36家;申报并获批企业债券2支、总规模25亿元。在全省县域首推“科创贷”专项贷款业务,64家科技型企业被纳入“科创贷”名录库,目前3家企业已获得贷款支持,授信600万元。落实防疫专项贴息贷款8亿元以上。

破解难题做“除法”。创新实施告知承诺制,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建立项目提前开工、审批手续陆续补齐机制,压缩项目建设等待期。组建帮办团队和项目协调专班,制定个性化帮办措施,通过贴心、精准、高效服务,助力各类项目加快建设进程。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

枝江: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

今年以来,枝江大力开展自我革命,拿出更大诚意、采取更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

对标一流,大力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全省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召开后,枝江迅速组建涵盖50个部门共106人的常态化工作专班,组织考察组赴上海市学习先进经验,制定对标目录,逐条查找差距;将省“黄金30条”分解为97条量化目标、191项具体举措,逐一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全市15家牵头部门针对36项重要改革任务制订了细化实施方案。在枝江市范围内开展营商环境问题自查自纠,对“电子证照使用不广泛”等7个问题制订方案、厉行整改。

凝聚合力,全面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开展减税降费专题调研,监督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开展营商环境“守护行动”,举办“企业纾困月”活动,深化“双千”服务,开办“企业方舱”,累计已为789家企业发放贷款38.46亿元。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拟定改革事项清单,聘请第三方机构对营商环境进行深度摸底。组织全市开展涉营商环境规范性文件和证明事项专项清理工作,目前已清理政府规范性文件41个,部门规范性文件12个,落实取消证明事项335项。

创新突破,打造特色营商环境样本。首批筛选21个营商环境难点堵点事项交办相关责任部门攻坚,实行挂牌督办。编制和发布《枝江市区域节能报告》,一般项目能耗审批时限从20天缩短为当天办结,实际操作中缩短为3小时以内审批,实现不见面、零费用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在已实现省政府2、3、5个工作日办结目标基础上,再自我加压提速为“0、2、4”标准。

宣传发动,营造优化营商环境氛围。组织全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学习月活动,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参与营商环境,人人服务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市直各部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充分利用社区展板、行业网站、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法规和成效。

答记者问

全面实现企业开办“210”目标

问:今年我省针对企业开办提出“210”标准,对企业开办的资料填写、证照申领、印章发放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请问你单位现在“210”标准落实情况如何?

答:企业开办“210”标准是指实现企业开办2个环节(一表申请、一窗发放)、1天办结、零费用(免费赠送一套三枚公章)。

自2019年5月开始,宜昌市内企业开办就实行一表申请、一窗发放,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企业开办6个环节(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公积金开户、银行开户)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2019年70%以上企业开办达到1个工作日内办结。今年6月份后,市内所有企业开办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结。自2019年5月份开始,我局就为新开办企业免费赠送一套三枚公章(企业行政章、发票章、财务专用章),减少市场主体支出共200万元以上。2020年6月,我市所有县市区均落实为企业免费赠送一套三枚公章。目前,我市已全面实现企业开办“210”目标。

涉企报表信息事项压缩52.5%

问:部分企业反映,除日常生产经营工作外,每月需向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填报各种报表,数量庞杂,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请问,对这一问题市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是否获悉并帮助解决?成效如何?

答:针对部分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政府部门要求企业上报的数据、报表太多”问题,市营商办出台措施,坚决清理整顿涉企数据报表报送工作。

在认真清理各部门要求企业报送的数据、信息事项的基础上,市营商办正式发文,规定各地各单位不得要求企业提供不必要的数据信息资料、重复提供数据信息资料以及未经市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审核备案的数据信息资料,并公开了举报受理电话。

据统计,宜昌市市直各单位现有涉企数据台账和信息报表共计221项。按照“没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没有上级部门明确要求,没有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数据报表事项一律不再保留”的原则,经过先后两轮清理,决定首批取消报表59项、整合57项,保留105项,涉企报表信息事项压缩52.5%。市营商办近期还将发布拟保留涉企数据报表事项清单,清单之外确需企业临时填报的数据事项,必须事先报请宜昌市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审核同意。

推出“好差评”办事评价系统

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在经营过程中遇到涉及营商环境的问题,如何向政府反映?政府又会如何处理?

答:营商环境好不好,经营者说了算。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类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建议,我们开通了以下政企沟通渠道:一是12345市民服务热线电话;二是市政府网站互动平台;三是“宜昌发布”微信微博新媒体。通过上述渠道,市场主体可以咨询政务服务事项,投诉违反相关规定的政策措施,举报有损市场公平或营商环境的行为。我们在接到此类咨询投诉举报后,会按照“1个工作日签收,一般问题5个工作日内答复,疑难问题15个工作日答复”的要求,由相关部门回复诉求人。

与此同时,为了让市场主体有更好的办事体验,我们在各级政务服务窗口以及网上办事平台推出了“好差评”办事评价系统,企业和办事群众可以通过“好差评”系统,对政务服务机构的事项管理、办事流程,政务服务平台的便捷性、完善性,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效率作出评价。对于企业和办事群众给出不满意“差评”的,我们将立即责令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及时完善群众体验感差的服务事项,对群众反映服务态度差、效率低的工作人员追责问责。

通过“好差评”系统,我们可以及时准确了解企业和办事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感受和诉求,让各级政务服务接受社会监督,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高炜 杨婧 雷春桃 整理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