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渔洋关:红旗飘扬湘鄂边

2021-06-10 07:34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金睿  审核:刘小凡

渔洋关市苏维埃政府旧址。

视频讲解 扫码观看

渔洋关市苏维埃政府旧址内展出的革命历史资料及物件。

位于五峰烈士纪念广场的李凤春铜像。

渔洋关镇中心小学的红色纪念馆内,学生讲解员正在为参观的人讲解。

当地编撰的部分党史书籍。

渔洋关乡村新貌。

初心印记 红军奇袭 分路进攻斩关夺隘

1929年至1931年,红四军、红二军团等先后转战五峰渔洋关,建立红色苏区,播撒革命火种,除恶霸,还百姓耕地。这里还诞生了五峰第一个中共区委。

根据湘鄂边地区的斗争形势需要,1931年2月,红二军团前委决定收复渔洋关。

彼时,在渔洋关蹲守的有国民党某师一个团的主力部队及县保安团、清乡团和各地方反动团防约3000余人。拥有机枪连、迫击炮连等重火力,并以簸箕山、赵家坡、古坟岭等天然屏障占领制高点,扼守大坡垴、唐家冲、城墙口3个关口,国民党将渔洋关守得如铁桶一般。

如何在敌人重兵增援渔洋关之前破局?在经过对敌情、地形的侦察和分析研究后,贺龙决定集中红二军团主力五路合围,以达到瓮中捉鳖,一举全歼之目的。

冲锋号响,枪声大作,杀声震天。2月12日,红军先头部队占领茶店子,随即向渔洋河对岸簸箕山发起进攻。

至13日,红军以时断时续的攻势迷惑敌方,造成抢渡汉阳河的假象拖住敌人,等待大部队到达渔洋关的外围后发起攻势。当晚,大坡垴、汉阳河、城墙口被红军布下天罗地网。

14日拂晓,东方刚露出鱼肚白,“叭-叭-叭……”渔洋关突然传来清脆的枪声。

红军向渔洋关发起总攻击。第一路主攻,从大坡垴直扑渔洋关;第二路插向五、宜交界地段,以阻击敌方退路;第三路扼守茶店子由佯攻转入狙击;第四路由汉马池向松林坪、古坟岭进攻;第五路由城墙口直插唐家冲,守卫在渔洋关的各路敌人被逼进包围圈。

经过激烈的战斗,国民党阵地土崩瓦解,红军歼灭敌军三个营,击溃第二营、机枪连、迫击炮连及各路团防,缴获大批枪支弹药。

次日一早,贺龙率部分红军从渔洋关进入长阳;接着,在红六军政治部的帮助下,渔洋关市苏维埃政府成立。

“千句话,万句言,难表红军情深远,做双军鞋送前线。”五峰的2月,冰天雪地,红军官兵从贺龙到战士,大都赤脚在山上行军作战。妇女协会组织广大妇女,将连夜赶做的数百双草鞋、布鞋送至前线。她们采药、护理,150多名红军伤病员及时得到治疗。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渔洋关群众积极配合党组织进行革命斗争。本地女英雄李凤春,英勇无畏,侦探敌情;年仅13岁的童子团团长张正宽带领团员为红军站岗放哨,传递重要情报。二人被捕后,遭受严刑拷打,却宁死不屈。

红色薪火 旧址修复 革命精神光芒再现

来到位于渔洋关镇胜利路的渔洋关市苏维埃政府旧址,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古朴典雅的两层楼房愈显厚重。步入其间,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幅幅作战图、一张张临摹的英雄画像,令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苏区军民浴血奋战的年代。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在五峰最大的一次战役就发生在渔洋关。红军攻克渔洋关后,就是在这里成立渔洋关市苏维埃政府。”在五峰红色宣讲团成员谢群山的引导下,人们徘徊在史料前,驻足凝视沉思,静静感受渔洋关人的“红色心跳”。

渔洋关市苏维埃政府旧址在完成时代赋予的任务后,成了五峰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旧址维修保护工程竣工;2019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起,对其进行陈列布展设计。自2021年5月开放以来,共有团体80批次、3000余人到此参观。

“对于渔洋关革命史料的收集,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五峰党史办退休干部覃先明回忆,县委成立苏区史料征集办公室,他们走遍各镇村,通过走访老战士、烈士家属、乡亲,整理其口述,一个个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故事,随着《五峰县斗争史》《五峰英烈》《中国共产党五峰历史》(第一卷)等书籍面世。

五峰渔洋关镇中心小学校园“烽火渔洋”文化长廊里,全校师生抢运弹药的浮雕是启迪和教育后人的鲜活教材,红色基因早已融入每一名学生血脉,代代相传。

早在2017年,渔洋关镇中心小学建成红色纪念馆,以“植杏渔洋”“烽火渔洋”“书香渔洋”“筑梦渔洋”四大主题配以馆内陈列的抗战时期物品,全方位展现了五峰的红色历史。师生共同创作出演的校史剧《烽火渔洋》在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艺术节中获得团体节目一等奖。

2018年底,根据湘鄂边苏区革命故事改编的音乐剧《红色记忆》首演。200余名小学生为观众奉上了一场荡涤灵魂的精神食粮。

“学校还编写校本教材《红色渔小》,每个班级都有红色班歌。”副校长胡晓琴说,每年全校师生踏着当年渔小师生抢运弹药的足迹,开展“走红军路,吃红军饭,唱红军歌”活动,把“红色”融入学习,融入生活。

“我会记住你,记住你。记住你走过的路。那充满荆棘坎坷的地方,如今平坦洒满阳光。”孩子们用嘹亮的歌声再忆红色传奇,唱响爱党爱国的主旋律。

赓续百年 接续奋斗 共绘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5月28日,记者见到王家坪村党员汪永平时,他正在山林里为帮扶户严友菊检查蜂群。

2019年,先富起来的汪永平成立鹰山老汪中蜂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把周边28户村民,其中有17户贫困户拉入合作社,为他们提供免费技术服务和蜂群,户平每年增收2万元。

65岁的汪永平没有停下脚步。汪永平说,合作社正在为蜂蜜注册商标,召集社员齐抓质量。“以后的方向是互联网+蜂业,但前提必须打响品牌。”

自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这块孕育了李凤春、朱化明、孔凡松等革命先烈的红色沃土,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工作思路,打造“1+N+X”模式,即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网格化管理模式,像汪永平一样,全村66名党员对660户开展结对帮扶,实现党员帮带全覆盖。

走进王家坪,3118亩茶叶绿意盎然,128亩烟叶长势良好,350亩红花玉兰生机勃勃……

“村里引进3家企业,企业将产业链延伸到农村,农户在种植、土地流转、就业等各个环节能够获得收益,让全村自我造血。”谈起产业优化升级后带来的效益,该村党支部书记官胜江脸上挂满了笑容。

王家坪村平均海拔600米,山区地貌典型,仅有的耕地不可能大面积发展种植业。为激活红色资源,王家坪争取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对当地红色文化不断深入挖掘。

如今,可在王家坪山水间自驾,追寻革命轨迹;在湖北省立中学旧址放歌,唱响爱国热忱;在胡楠卿故居“打卡”,致敬革命先辈;在当年红军走过的路上徒步,触摸浸染了烽火硝烟的红色印记……

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刻在渔洋关的革命精神,成为当代渔洋关人奋斗不息的动力。2020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1857亿元,同比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增长近1倍。3318户9981人顺利脱贫,满意率达到99.97%。

“‘十四五’期间,全镇将抢抓宜张宜来高速、沿江高铁等重大项目实施机遇,紧扣世界茶旅古镇定位和三区三带布局,拓展城镇骨架,服务县城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城乡融合,强化党建引领,深化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渔洋关镇党委书记刘旻信心满满。

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一曲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之歌,正在渔洋关这片红色土地上久久回荡。

史料支持: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档案馆

本版摄影: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蓓蓓

本版文字: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邹媛 田东明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