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坚持破立并举,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2日09:0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今年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文章强调,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勉励年轻干部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中需要破除固化思维、克服路径依赖、打破工作惯性、破解工作难题,不断提升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立“分类储备”之策,破“急用现找、急拿现用、降格以求甚至无人可用”之难。任何事物,有数量才有质量。在年轻干部的选配工作中,常常会发现年轻干部储备不足这一短板,选来选去总是相对固定的几人,仅仅能保证“有”,还不能达到“优”。必须以全域视野,抓好用好各类干部资源,做大年轻干部队伍的“基本盘”,为“博观而约取”打基础。要建立完善日常发现、动态管理、持续培养工作机制,经常性开展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分层分类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分别储备相当数量的优秀年轻干部,做到既满足于近期需要,更重要的是做好战略培养。要放眼外地优秀干部资源,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千方百计发现人才,注重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选拔年轻干部,破解年轻干部来源渠道单一、干部成长路径趋同、存在同质化等问题。

立“梯次培养”之法,破“条块分割、专业归属、部门界限、身份限制”之弊。干部队伍的条块分割、领域壁垒、身份限制一直是制约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现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从领域上习惯划分为乡镇(街道)和市直单位,从身份上习惯分为公务员、参公、事业,传统的认知视角形成了单一的培养方式。必须要打破束缚,不分领域、不拘身份,根据年轻干部各自特点与专业知识背景,分门别类进行梯次培养,逐人建立成长档案,实行“一人一动态”“一人一策”,全程跟踪培养年轻干部。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按照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城市管理等领域举办培训班,分专题、系统化对年轻干部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专业化能力。要加大轮岗交流和实践锻炼力度,常态化开展“上派下挂平交流”,对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乡镇挂职,经受多岗位历练;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跟班学习、跟岗培优,有力推动干部开拓眼界眼光,更新理念观念,提升能力本领,促进年轻干部复合型成长。

立“正向激励”之举,破“为官不想为、不敢为、不愿为”之风。当前干部队伍中个别存在“干工作、怕担责”的思想,年轻干部也不例外,一些人担心一不小心背上处分,影响政治前途。尤其是乡镇干部中,分管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信访维稳的,最容易被问责受处分,导致有的年轻干部把怕问责作为不干工作的“挡箭牌”。必须要细化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相关措施和合理容错纠错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宽容年轻干部在推进改革创新工作、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失误,让敢担当善作为蔚然成风,真正让容错纠错落地见效。同时,要通过定期召开年轻干部座谈会,多与年轻干部面对面聆听成长心声,帮助其协调解决两地分居、子女入学入园等问题,真正做到对年轻干部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关怀、生活上关爱、学习上关注,让年轻干部时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关怀,更加安心踏实工作。

立“用当其时”之效,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之题。一些地区、部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缺乏战略眼光和全局意识,思想观念陈旧,搞平衡照顾、讲论资排辈、设隐性台阶,习惯用老眼光看人、用旧尺子量人,过分强调台阶资历,导致年轻干部上升遇到“天花板”,耗尽了年轻干部的年龄优势和精力优势。必须坚持“知事识人”,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兼顾“生理年龄”和“事业年龄”,做到空缺岗位优先选配年轻干部,在选人用人时注重选拔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炼、业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注重选拔在重点工作中攻坚克难、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注重选拔具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逐步建立进退有序,年轻干部源源不断补充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梯次配备、有序循环的良好局面。

后继有人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年轻干部工作力度。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谆谆教诲,极大鼓舞着广大年轻干部练好内功、增强本领,扎根实际、服务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锲而不舍、顽强奋斗。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广大年轻干部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勤而不辍苦练内功、增强本领,主动作为、担当使命,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彭强(枝江市委组织部 )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