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法典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2021-12-21 14:19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覃江云  审核:肖雨琴

近日,宜昌市开通首条民法典宣传公交示范线,选择了客流量大、运行路线长、发车频次高、沿途站点多的公交2路线,巧妙地将公交线转化为循环流动的普法风景线,让市民“乘一站车、学一路法”。《民法典》涵盖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等多个方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这一举措无疑对推动民法典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历时五年之久,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凸显时代特色,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从法到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里程碑。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体系庞大,包罗万象,堪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内涵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立法精神,全面总结了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不断健全完善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深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举措。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涵盖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所有内容,方方面面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保障了人民的民生权利。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充分体现在每一个条文中。其中,对社会关注、矛盾突出的问题反复征求意见,民众参与度极高,事无巨细地回应着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民法典》对信息时代的法律勾勒了基本框架,人格权独立成编,凸显对人格权的保障,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的同时,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让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根本的维护。

奋进新时代,逐梦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应当主动学习、积极创新,讲好民法故事,传播民法知识,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作者:五峰牛庄乡人民政府 伍佳梦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