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法味”别样浓

2020-12-08 08:45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金睿  审核:刘小凡

依法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也是发展动能。当前,在广大农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成为第一反应,纠纷调解、矛盾化解便捷高效,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触手可及……多措并举下,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各地涌现出一批民主法治示范村。

构建协商共治平台

“通过传承民俗,重温乡愁,把村民公约以民间曲艺的方式唱出来,宣传效果要比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更好。”湖北省秭归县杨林桥镇响水洞村党总支书记秦宗尚说。

响水洞村依法治理的心得还包括开展“村落夜话”活动。一个院坝,一圈椅子,村落村民、镇村干部围坐在一起,商量村落“家务事”。

记者有幸旁听了一次“村落夜话”。这次的话题是村里发展种植业以及做好猪瘟防控,由秦宗尚主持,杨林桥镇镇长刘厚斌旁听。

“谁投资,谁受益”“大家在猪瘟防控方面都要注意,相互监督”……村民七嘴八舌地说着。

“发展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怎么搞?我们听听聂律师讲。”秦宗尚说。

聂浩从2015年开始做响水洞村法律顾问,他向村民介绍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例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及其农业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等。

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村民们不仅了解了村务事项,而且还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

“村民自治,也是村民自己教育监督自己,比村干部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效果好多了。”刘厚斌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村落夜话”活动,在全镇270多个村落展开。

“村落夜话”是杨林桥镇创新引导村民参政议政、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以“拉家常、促感情”“讲政策、促公平”“化怨气、促认可”“解难题、促实效”为主要目的,采取讲形势、讲政策、谈感受等多种方式,吸引村民积极参与。这种村民自治的形式,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借助法治力量,每年化解村内矛盾纠纷10余起,调解率达到100%。通过不断的法治宣传教育,响水洞村法治、德治文化氛围浓厚,连续多年没有出现重大刑事案件。

《经济日报》2020年12月8日09版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