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患者守护“生命之泉”:湖北宜都倾情帮助器官移植患者实现属地检测

2020-08-03 09:00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李敏  审核:刘小凡

“每次去武汉抽血采样花费最少1000多元,现在费用少了一多半不说,还不用来回跑了。”7月22日,在湖北宜都市中医院完成抽血采样后,前前后后跑武汉4年多的器官移植患者吴国梅如释重负。

器官移植病人是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为更大限度帮助这个群体,宜都市主动作为,通过多方努力帮助器官移植患者实现属地采血取样,为患者打通了属地血液检测的“最后一公里”。

一个电话引发爱心接力

“我们的药没有了,你们能否帮助想办法弄到?”2月初,宜都市医保局接到当地一位器官移植患者的求助电话,称因为道路封锁,平时按时配送的药品无法送达,一批器官移植患者面临着停药的困境。

接到患者求助电话,该局高度重视,通过多种渠道为患者争取到了两件抗排异急救药品,并委托武汉小药药公司运抵宜都,解了这部分患者燃眉之急。

药品问题暂时得到缓解,但29名急于进行抽血检测的病人却心急如焚。当时正值疫情高峰期,小区封闭、道路管制、人心不稳,武汉又是疫情暴发点,器官移植病人本身免疫力较低,前往武汉抽血检测风险极大。

“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帮助患者!”宜都市医保局在给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汇报的同时,积极与本市医院沟通协调,最终达成在本市医院进行采血抽样,后由医院将血样集中送往武汉检测的方案,为患者搭建疫情期间的“血液检测”特殊通道。

3月12日,26名器官移植患者在宜都市人民医院进行抽血采样,27份血样标本随即送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检验,解决了这批患者疫情期间血液中抗排斥药物浓度检验难题。

一条机制惠及众多病人

在不断地接触中,宜都市医保局了解到,器官移植病人在手术后,每两个月必须进行一次血液抽检,并将样本送三甲医院复查后配药,如送检、配药不及时,轻则出现不适,重则有生命危险。

而另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器官移植患者手术花费动辄数十万元,普通家庭在经历手术后往往因病致贫,每年数趟往返武汉检测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病人手术后,免疫力较正常人低,来回奔波也容易得到感染,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

“形成长效机制,让患者摆脱千里奔波之‘痛’。”宜都市医保局持续跟进,力图建立长效机制,全力推进该举措常态化,让“馨医保、心服务”服务理念落地生根。

经过多方协调,宜都市中医院检验科被确定为集中采血点,并将患者血样通过专业医疗冷链当天送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化验检查,打通了患者复查的“最后一公里”。

5月21日,第二批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共27人在宜都市中医院进行了集中抽血送检,后续又有7名患者前往中医院进行集中抽血送检,一条健全的属地采血机制开始形成。

宜都现共有104名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通过这条机制,已累计为患者集中送检血样77份,节省路途费用近5万元。通过这条机制,临近兴山县、宜昌城区的部分患者也在宜都享受了属地检测服务。

一个团队形成一股合力

集中采血、集中送检、及时配药。目前,这条便捷通道惠及当地上百名患者。

“我是肾移植患者,需要终身复查,终身吃药,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检测,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家住宜都城区的何士明充满感激。

作为承担采血任务的宜都市中医院血液科,抽调精干力量服务患者,为每个患者建立了独立档案,登记、消毒、抽血、贴标签……每次采血,医护人员都一丝不苟。“器官移植病人都很‘娇贵’,必须对他们的健康负责。”宜都市中医院院长李绪香说。

宜都博鑫诊所主动承担了患者药品的接收、分发工作,只要药品一到,诊所就会第一时间通知患者前来取药,并按政策为患者报销药费。患者平时都爱到诊所聚集交流,诊所也成为临时的“患者之家”,成为患者沟通交流的平台。

宜都市医保局员工周芳成是一名肾器官移植患者,他主动当起“联络员”,建微信群、通知采血、发布取药信息……他乐此不疲。

宜都集中采血点也惠及周边县市器官移植患者,在第二次集中采血送检的病人中,就有5名非宜都籍患者。而随着机制的不断健全,将会有更多周边县市患者前来采血检测。

“我们希望,这种机制能够得到复制,让全国各地更多的器官移植病人都能得到关爱。”宜都市医保局局长陈微透露,下一步,将邀请省内器官移植专家来宜都授课,助力患者提升自我防护能力。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锐 通讯员 方勇华 吕超君)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