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农旅融合之路 带领乡亲增收致富 梅朝辉:辞职返乡唱响“田园牧歌”

2023-10-24 08:59 来源:三峡商报  编辑:黄悦  审核:金睿

梅朝辉在稻田里 本人供图

金秋美,谷物笑盈黄。

10月12日,循着稻米的淡淡香味,伴着欢快的笑声,十里八村的1200余名父老乡亲冒着绵绵秋雨来到秭归沙镇溪镇长春村林家湾村落,共庆丰收。

近年来,沙镇溪镇长春梯田的“走红”,每年吸引数万人流量,有效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而这背后,长春村党总支书记梅朝辉付出了艰辛努力。2013年,40岁的梅朝辉返乡创业,养殖肉牛,开垦荒地种植冷水稻,带领乡亲致富,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在他的带领下,长春村“农业+旅游”的梦想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难忘乡愁

辞职回乡创业

1973年梅朝辉出生于秭归县沙镇溪镇长春村。2001年,高中毕业的梅朝辉跟随“务工潮”,决定去外面闯荡一番。他先后去过北京、广东、福建等地,当过建材推销员,任过制鞋厂厂长。聪明能干、不怕吃苦的梅朝辉,累积了不少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也获得了不错的收入。

在外漂泊的他,始终难忘魂牵梦萦的家乡。2013年,梅朝辉决定返乡创业。

2013年,结合家乡水草丰茂的情况,梅朝辉决定养肉牛,于是创办了秭归犇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创业的启动资金是梅朝辉所有的打工积蓄,加上从朋友那儿拼凑的共计100余万元。梅朝辉就这样,将自己的全部“家当”投入到养殖厂中,决心要在长春村大干一番。

办养殖厂

苦学养牛方法

梅朝辉前往远安、枝江、襄阳等地考察,归来后开始建养殖厂。

据梅朝辉回忆,建厂房之初,老家的路还是土路,大货车通行困难,建厂房的设备只能从主路转到小农用车上,分批转运,一遇下雨就要停工。“那时候,我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家人笑我自找苦吃,但在背后却给了我很多支持。”经过半年建设,一个能容纳100多肉牛、配备沼气池的养殖场,终于在长春村落成。

建完厂后,对养殖并不专业的梅朝辉犯了难。经朋友介绍,他找到了秭归县养殖发展中心退休的蔡老师,两次上门拜访养牛专家。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做了充足准备,蔡老师这才答应一同前往内蒙古买牛。从内蒙古到秭归,来回几千公里,长途跋涉,担心运输途中牛犊安全,他一路都守在牛犊旁,浑身沾满牛粪,他的心里却只想着牛犊的安危。

养牛是个技术活,牛犊从大草原来到秭归的大山里,环境的改变能否适应,开始时他也一窍不通,遇到难题,就在网上查询资料,一有空闲的时间,就翻阅蔡老师交给他的十余本关于养殖的书籍。看着牛犊们健康生长,他心里踏实。

种植水稻

为乡亲谋发展

随着肉牛养殖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多牧草,梅朝辉找村委会提出了“一免二优”的牧草种植模式,即免费发放牧草种子、优先优价收购本村村民种植牧草。另外,他还就牧草种植和收割等问题,挨家挨户上门指导培训,保障“一季牧草、两季收割”。截至目前,全村共有30多户从事牧草种植,种植面积达50多亩,亩产值可达5000多元。

为了带动村里老百姓增加收入,梅朝辉承诺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包括路边杂草均按照牧草价格收购。贫困户王德六高兴地说:“现在,我家田边杂草和秸秆都能变钱了,去年我家就卖了近5000元。”

“而仅仅种植饲草并不能给村民带来更多的收入。”梅朝辉一心为村民谋更多发展。忆起他儿时成坝的水田——五坝田,天然适合种植冷水稻,于是他提出把五坝田的荒田流转过来,继续发展高山冷水米产业。说干就干的他,流转周边农户50多亩农田,开始种植冷水稻。一年里,他累计吸引了周边1140名农户在他公司务工。

打造梯田

建设美丽乡村

“层层叠叠的梯田就是风景,我想把它打造成农业风景区、产业观光园、增收示范区,为周边农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021年,梅朝辉高票当选长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对长春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梅朝辉抓住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开发的机遇,流转土地70多亩,通过在土地改造过程中置入乡村旅游元素,把层层叠叠的梯田打造成“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前来观光。2022年,长春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长春村发展的越来越好,村里的年轻人也谋划着回乡,为家乡建设出力,开农家乐、办民宿成了他们的好选择。“现在我开农家乐的收入比我之前在外地打工的收入更高了,还可以兼顾照顾家庭,生活越来越好了。”成哥农家乐的梅卫成如此说道。

对该村未来的产业发展,梅朝辉告诉记者,他已与沙镇溪镇武汉流动党支部取得联系,计划成立农产品商贸公司,通过流动党支部这个前沿阵地,对接武汉各大型社区团购,为该村的板栗、大米、蔬菜、茶叶、牛肉等生态农产品拓展销路。

梦里魂牵梦绕的故乡又回到当初热闹的模样,梅朝辉将继续探索农旅融合道路,长春村的乡村振兴步伐更加坚定。(三峡商报全媒记者曾雪彬 通讯员李尧鑫)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