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坠落意外致残 发展养殖业摆脱困境 年轻“羊倌”自强不息探索养殖路

2023-09-13 17:11 来源:三峡商报  编辑:肖雨琴  审核:金睿

阅读提示

今年35岁的陈士超,2016年之前一直在外务工,贴补家用,是村里有名的孝顺孩子。2016年的一场意外,高空坠落的他成为了一名残疾人,也使家庭陷入困境。然而,陈士超并没有被意外打倒,而是靠着坚强的毅力发展养殖业,靠双手改变命运。

9月11日,记者前往点军区土城乡高岩村一组陈士超家中,与他一同上山赶羊,体验“羊倌”的辛苦,听其讲述自强不息的故事。

陈士超山上放羊 三峡商报全媒记者曾雪彬 摄

高空坠落致残 坚持康复重新站起来

1988年,陈士超出生在点军区土城乡高岩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专毕业后,一直在外务工,有着不错的收入。“父母靠家中几亩薄田养我长大,我只想让父母少辛苦一些。”虽然工作辛苦,但陈士超为了父母生活得更好,他更加勤奋努力。

然而,2016年的一天打破了陈士超原本平静的生活。作为装模工的陈士超,基层的模板突发爆炸,他从高空坠落,手臂、盆骨、双腿粉碎性骨折。在重症监护室里待了整整一个月,在医院度过了半年时间,他总算闯过了“鬼门关”。“搭骨”这样的手术,他经历了2次。

由于这次事故,造成陈士超下肢残疾,无法站立。

看到自己受伤的身体,年轻的陈士超内心濒临崩溃。“超儿,要挺住!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听到年迈父母的鼓励,陈士超冷静下来,主动接受现实,开始思考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从医院回到家中,最重要的便是进行康复训练了。从扶墙只能走数分钟,到可以自己杵着拐杖在家中随意行走,再到甩掉拐杖独立行走。走久了螺丝骨和髌骨连接处痛了,咬牙坚持;腿部溢血了,擦掉血迹继续练习;腰部无力了,再用原本疼痛的双腿支撑一下……这个康复过程,所有的苦痛陈士超都刻骨铭心。

经过一年康复,陈士超重新站起来了。

发展养殖产业 艰辛“赶羊路”改变生活

“手、盆骨、腿受伤,行动不便,很多农活也不能独自完成。那时候朋友正好要外出务工,留下的羊群无人照看,我想到了养羊,这应该是个好的出路。”陈士超讲起养羊的原因。

朋友家中有30只羊,外加在恩施购入的30只小羊,陈士超就这样开始了“羊倌”的生活。

早上七点起床做早饭,处理一些家务,十点背上水和干粮,开始上山赶羊。

羊群走的路都是“不寻常”的路。它们爱走峭壁、走石林、走荆棘,陈士超一路跟紧它们。这原本对于正常人来说都已经极为困难了,但陈士超依旧坚持陪着羊群上山、下山。每天这样一趟需要花费六小时,步行近三万步。

调皮的羊在山上迷路了,他要在山林找;赶回家时,羊群分散,他来回几趟地将羊群聚集。“咩咩咩咩……”在大山里,回荡着陈士超跟羊群的“对话”。而日常的杀虫、防疫他也准备得妥妥当当。

早晚两顿饭,五小时的赶羊路,这是陈士超一天的生活,这样他已经坚持了两年。“我努力生活着,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让自己过得更好,有能力孝顺父母。”陈士超说。

探索养殖新法 携手村民奔向共同富裕

在山里养羊的两年时间,陈士超成了当地有名的养羊专业户,周边不少农户前来向他请教养羊经验。“羊舍里一定要干净卫生,不然容易滋生细菌,羊群容易生病;还要做好饲料的储备,考虑营养均衡,使其体重快速上升。”每一次,他都十分耐心地向村民讲解养羊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但他也明白,追着羊儿满山跑的时代终将会过去。

放羊时,看着封闭的大山,陈士超常不禁反问自己,“难道自己要在这大山里待一辈子吗?”不服输的他,积极地开始探索,希望自己的养殖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他深感“靠天养羊”的传统放牧饲养方式,经济效益低,转变养殖方式势在必行。

“传统型的养殖主要以放牧为主,肉羊生长速度慢,且极易生病。希望未来能发展规模化养殖。”目前他正在探索新的养殖方法,从羊的品种、饲料配比、疫病防治和产销对接等方面来形成一系列成熟的做法。

“养殖是个精细活,只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和辛苦就能养好羊。”陈士超说。不向生活低头,不做命运的奴隶。探索新的养殖方法,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让周围的村民们能一起致富,这是他目前一直在行动的。

谈及今后的生活,陈士超充满了信心。他坚信,只要自己肯努力,生活会越来越好。

三峡商报全媒记者曾雪彬 通讯员王月仙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