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托起山村孩子的美好未来

2022-03-09 07:36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覃江云  审核:闵娜

她用一根网线,搭起了一座助学桥梁,让爱与梦想互联,让山村家庭贫困的孩子接受教育,完成学业。回望16年的教育扶贫工作,她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又有哪些难忘的人和事?

爱心点亮孩子求学梦想

1991年,21岁的刘发英师范毕业后,主动要求到长阳最偏远最贫瘠的黄柏山地区任教。

山里孩子上学难,就着土豆咸菜就是一顿饭,一些家境困难的孩子时刻都面临着辍学的可能。刘发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把学生当自己孩子照料,除了认真教课,还经常给家庭困难的孩子买学习用具、衣服,垫付药费。那时,她的月工资仅98.5元。

在黄柏山12年,刘发英走访了207个学生家庭,为学生提供各种费用3000多元,为学生捐赠衣物、购买练习本不计其数,资助22名濒临辍学的学生完成学业。

2003年,刘发英被调到资丘镇白沙坪小学任校长。上任后,她立即摸查全校学生的家庭情况:全校420名学生中,因家境困难而难以维持学业的学生占三分之一。

靠个人工资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怎么办?她开始积极向外界寻求帮助。

2005年,在“心之旅”助学网站两名志愿者的帮助下,学校两个家庭贫困的孩子都得到了好心人的资助。

“网络真管用!”刘发英心中豁然一亮。她要利用网络助学,呼唤大山之外的爱心。

刘发英在“心之旅”注册了“英子姐姐”的网名,帮助网站收集贫困学生资料,并尝试在网上发求助帖子。2006年,刘发英收到了爱心人士寄来的600元爱心款。这是她参与网络助学后,直接收到的第一张爱心汇款单。

刘发英真切地感受到:网络有界,大爱无疆。

诚信赢得网友真情善举

网络是虚拟的,要想获得网友的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何才能打消网友的顾虑和质疑?刘发英在网上公布了自己的姓名、单位和电话等信息,坚持采取“一对一”的资助模式。

为保证信息准确性,她利用休息时间翻山越岭走访贫困学生,用手机拍下贫困家庭的照片发到网上。资助款一到账,她就在网上公布该学生资助人的网名、资助金额等,并把钱送到学生手里,要求学生定期与资助人联系,用行动获得资助人的信任和长期支持。

“英子姐姐”用实际行动逐步赢得了国内外爱心网友的信赖和支持。北京“大耳朵”英语网站站长韩柏东不仅自己资助了5名学生,还主动在网站上开辟助学版块,邀请刘发英担任版主。随后,湖北“情暖荆楚”和日本的“IT民工棚”网站也开辟了助学版块。

2010年,刘发英建起了“英子姐姐”助学网,开通助学微博圈。2011年,湖北省首个“草根”公益助学基金——“湖北希望工程英子姐姐助学基金”成立,刘发英被聘为全省“希望工程爱心大使”。在“英子姐姐”爱心感召下,由在职教师、知名作家、退休干部、全国劳模、企业家、摄影师等各界人士组成的“英子姐姐助学团队”活跃在网络助学一线。

江苏退休老人戴先生用近半年时间挑选全国助学网站后,感动于刘发英诚信助学的执着与无私,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先后通过刘发英和她的助学团队资助12名贫困学生共21万余元。2017年3月,老人义捐200万元设立了“英子姐姐”助学基金。如今,奖助学金已连续发放5年,98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奖励资助。

一笔笔爱心助学款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汇来,一个个几近辍学的贫困孩子如愿继续求学。16年来,“英子姐姐”助学团队与国内外2000名爱心人士结缘,筹集助学善款2900多万元,资助了4300多名困难学生。

大爱接续传递社会正能量

刘发英说:“我觉得人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和自豪,是为他人、为社会认真做好了一件事。”

刘发英做到了。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160个村(社区),村村都有他们资助的学生。从海拔几十米的清江河谷,到海拔2000多米的崩尖子山,她的网络助学团队走遍了全县。

16年来,刘发英写下了20多万字的助学信息,建了180本纯手写版的“助学台账”,详细记载了每一笔助学款的来由和去处,并自费6万多元用于助学团队的开销。

刘发英把助学的过程当成马拉松接力。她说,助学不是一阵子,帮助每一个受助学生完成义务教育是她助学的底线,只要受助人想求学,她就会帮助完成求学梦。

“许许多多走出校门的受助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了对国家有用的人。”让刘发英欣慰的是,众多曾经受到资助的学生走出困境后,纷纷加入到“英子姐姐”助学团队,接续助学,传递爱心。

受助学生小娟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到长阳偏远学校支教,并加入“英子姐姐”助学团队;受助学生晓琳大学毕业后,每年都会资助贫困学生,表示要将这份爱延续下去。

刘发英在教学、助学的同时,主动履行代表职责,义务宣讲党代会、人代会精神,把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声音及时带到基层。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参加各级人大组织的调研活动20多次,收集各行各业的建议和意见50多条,向大会提交建议18条,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答复和采纳。

“用生命影响生命,是爱的延续、善的循环。”刘发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记者 何冠英)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