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看荆门

2021-05-28 07:39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金睿  审核:龙怡洲

图为湖北玲珑轮胎生产线一角。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王昌明 摄

记者 方龄皖

地图上,荆门位居中部地区之中,是宜昌的“右舍”。

5月23日至25日,三峡日报全媒记者在荆门探寻其“位居中部之中,但决不甘居中游”的作为,发现这座因化工而生的城市又多了新能源汽车之都、锂电之都和柔性电子之都的名片。

科技创新,招才引智,无中生有,好一出“群山万壑赴荆门”。

“锂电之都”的硬实力

5月24日,随着自动化设备节奏鲜明地舞动,圆柱状的电池像一列列队伍从生产线上鱼贯而出。这些圆墩墩的“胖家伙”将为两轮电动车提供便捷动力。亿纬动力的这条新生产线,扩建投产才3个月。

2012年,博士刘金成怀着一腔“回报乡梓”情结,“落子”荆门高新区,布局亿纬锂能华中生产基地,

开始快速发展。亿纬动力电池配套车型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客车装机量位居全国第三,一次锂锰电池产能2亿只,成为全球最大的锂原电池制造商。

过去两年,亿纬动力又接连拿下戴姆勒、现代、宝马等国际主流车企订单。2020年,这家企业完成出口产值1432万美元,2021年预计超过2000万美元。

企业办公区一楼展厅一面挂满证书的墙,展示着亿纬动力的研发实力和追求:始终把打造国际化、系统化的强大研发团队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硬支撑。已建有“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长期与武汉大学开展战略合作。

截至2021年1月,亿纬动力共申请专利691件,其中发明专利285件、实用新型专利392件、外观专利11件、PCT专利3件。

无中生有,以商招商。亿纬动力吸引了金泉新材料、新宙邦、百杰瑞等一大批电池材料项目加速落户、建成,荆门基本形成了“电池基础材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制造—废旧电池梯级利用—回收再造电池材料”的产业链。2020年,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成为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荆门打造“锂电之都”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块重要拼图

坐着电瓶车参观湖北玲珑轮胎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就像在迷宫中穿行。

灵巧的黄色机械手伸展自如,轨道车在空中物流系统来回穿梭,智能控制的一道道工序让人眼花缭乱。这种现代智能制造的大工业应用场景带给记者强烈震撼。

中国轮胎产业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对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的追赶。山东玲珑轮胎是中国轮胎产业中的佼佼者,业务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红旗、奥迪、大众、福特、雷诺日产三菱等全球60多家汽车厂100多个生产基地提供配套服务。

2018年7月,湖北玲珑轮胎项目在一块荒地上启动,这是玲珑轮胎在全国建造的第四个工厂, 2019年12月正式投产。

“去年就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湖北玲珑轮胎有限公司行政经理戴昕杰介绍,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2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24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和6万套工程子午线轮胎,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荆门先后引进了整车生产企业和福耀玻璃、航特科技、泰特机电等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其中,玲珑轮胎是极其重要的一块拼图。它的建成投产,表明一条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在荆门基本成形。

举全市之力的“天字号工程”

5月24日,荆门城区飞龙湖畔。天阴,不时落下小雨,荆门科创社区建设工地上机械轰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建筑已经勾勒出这个科创社区的雏形。

科创社区分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43.07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25亿元,将是落户荆门企业科研、办公、交流的一个新型服务平台。

结合一幅巨大的效果图,总工程师白玉慧介绍,占地414亩的科创社区只是荆楚科创城先端出来的“一碟小菜”,正在规划建设中的荆楚科创城才是关系荆门长远发展的 “天字号工程”。

荆楚科创城占地14平方公里,是“十四五”期间,打造创新荆门的重大项目,被定位为“宜荆荆恩”城市群产科教融合创新新高地,是提升荆门产业能级、推动荆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到2025年,荆楚科创城力争引进高校院所分支机构15家左右,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1万名左右,孵化培育科创企业30家左右;拉动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3%。

荆门原来产业结构单一,化工一门独大,“这几年几乎是在一张白纸上建立起初步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荆门市科技局副局长文弱说,荆门地盘小,科教、科创能力先天较弱,只能“无中生有”。目前科技创新的成果也还是局限于企业单兵作战,面窄,影响着行业和整个产业的提升。

“必须通过建设荆楚科创城把外地的资源导入荆门来。”文弱说,这对荆门发展极其重要,也十分紧迫。文弱还建议,“宜荆荆恩”城市群应在科技创新上形成区域协调机制,打好科技创新“团体赛”。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永动机”

举全市之力建设荆楚科创城,可以管窥荆门“十四五”开局气魄之大、出手之快。其背后,是科技创新释放的动能让荆门尝到了发展的甜头,这也是荆门敢于施大手笔的信心源头。

亿纬动力、玲珑轮胎、福耀玻璃、长城汽车、晨龙飞机……短短几年,这座化工城市“无中生有”,戴上了新能源汽车之都、锂电之都和柔性电子之都的三顶桂冠,几乎在一张白纸上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产业体系。

荆门再次给出鲜明启示:科技创新就是发展的“永动机”。

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发展的“关键变量”,把发展的短板清单变成科技创新的任务清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就能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人才的聚集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要素和灵魂。实施创新驱动离不开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要从核心创新要素上进行突破,广开贤路、广纳英才,建好科技创新的“蓄水池”。

进入“十四五”时期,只有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方龄皖·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