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开放全民“健身房”

2021-03-30 07:09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金睿  审核:刘小凡

市体育中心利用闲置场地,建设了体育公园,建有篮球场、足球场、标准网球场等,对市民免费开放。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吴延陵 通讯员 张寒 摄

本网讯(记者 阮仲谋 通讯员 刘争进)3月28日下午,家住城区中南路延伸段的刘松林,步行7分钟,来到位于小区后边的东辰体育公园篮球场,和几位球友进行了一场轻松的友谊赛。刘松林是一个篮球爱好者,过去打球都要到市体育馆打。“现在,运动场所就在小区周边,想要锻炼,出门几分钟就到了。”

“提供最便捷的运动场所,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锻炼身体,是我市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理念实践中,所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罗春烺介绍道。

“十三五”期间,宜昌着力体育基础设施“硬核”建设,倾力打造的“10分钟健身圈”目标,基本成为了现实。

规划先行,全民健身工作保障到位

“推动全民健身,场馆、器材硬件设施是基础。规划先行、合理布局、建设配套、全域覆盖,是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得以有效推进的根本保障。”罗春烺说。

全民健身已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市各级部门不断提高对全民健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全民健身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之列,并作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考核指标。先后制定出台了《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意见》《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宜昌市建设国家体育消费城市试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我市推进全民健身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作用。

同时,我市专门成立市县两级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拟定创建规划及任务清单,实现了“全民健身发展纳入本级政府工作报告、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三纳入”。

经费支持、补齐短板。我市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全民健身经费的投入力度,每年增幅均在10%以上,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我市是湖北省首个提出建成湖北省体育强市的市州,也是率先提出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的市州。”罗春烺介绍说,近年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短板,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建设,全民健身设施逐步完善

3月初,记者在位于五峰国际大酒店西侧的五峰游泳馆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铺设游泳池的供、排水管道。这个投资298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4360多平方米的游泳馆,是由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多方筹资建设的重要体育设施。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宜昌市第六届运动会游泳项目的比赛场馆。同时,也将成为五峰又一个开展多元化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在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的五峰民族体育馆成为各县市区最有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完善体育设施,保障广大群众多层次的健身需求,政府既要舍得投入,还要有创新手法,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场地设施,扩大体育场地设施增量,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

我市除了建成宜昌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心这样大型的综合体育场馆外,还新建、扩建、改建了一批中小型公共健身活动场所,为广大群众提供最开放最便捷最舒适的全民“健身房”。

在宜昌城区,东辰体育公园、宜昌滨江公园等,成为了市民开展各种健身活动的好去处。

枝江白鸭寺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等县市级全民健身中心等,成为我市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硬核”建设和发展的生动写照。

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11059个,总面积967.68万平方米;12个县市区建有多功能全民健身中心,覆盖率达到93%;市县两级“四个一”工程总数达45个。

目前,我市市级城市街道、社区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城区10分钟健身圈已经建成。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城区学校体育设施全部对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全域覆盖,建成最开放的全民“健身房”

“每天晚上我们都来锻炼身体,这里的场子开阔,器材多,想玩什么项目都有,氛围好得很。”来自当阳市淯溪街办淯溪河社区的一位卫姓居民介绍说。

3月27日22时许,淯溪镇健身活动中心灯火通明。篮球场上,你争我抢,羽毛球场,拍起球落。“淯溪镇健身活动中心是全省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之一。这里健身设施齐备,有篮球、足球、健身操等大众健身项目,来这里运动的既有居民,也有附近的村民。”当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涛介绍说。

近年来,我市在加强市县两级全民健身场馆建设的同时,还通过财政投入、以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借助全省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设等方式,加大对农村、社区群众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使得全市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到最基层。

据了解,到去年底,我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乡镇及行政村实现全覆盖,群众性健身站点和队伍总数达3200多个,建成室外公共健身路径2000多套,体育设施覆盖率100%。

“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让最开放全民‘健身房’实现全覆盖。”罗春烺说。

热点专题